王勃执意辞官,气氛陷入凝滞,久久无人说话。
直到很久后,唐高宗神色晦暗不明,缓缓说道“爱卿起身吧,朕准了。”
“百善孝为先,爱卿的孝心天地可鉴。”
王勃感激涕零,三跪九叩,告退离开。
唐高宗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叹了口气。
武媚娘听到动静,从内室中走出来,声音温柔似水“陛下何故烦忧”
唐高宗“那滕王阁序中写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未来的他抛掉一生功名,远去万里照顾自己的父亲。如今他明明没有经历过,却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武媚娘笑着说道“也是孝顺之人。其实这样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他如今炙手可热,放在哪个位置都不好。
如果他去当职,说不定大家会忙着参观他,荒废正事呢。”
唐高宗一想那种场景,瞬间觉得很有道理,不禁笑出声来“那倒也是。天幕也幸亏是别人假扮,不然谁都知道朕长什么样,那以后可别想着微服出访了。”
太出名,也是一种烦恼啊
这时,突然有人禀报“陛下,上官大人等人请求觐见。”
上官仪等人听完二圣临朝的未来之后,气势汹汹地来找麻烦了。
李治闻言,下意识看向身旁的武则天。
武媚娘垂下眼眸,善解人意地说“臣妾先告退了。”
随后轻声缓步地离开,娴雅秀色。
等武媚娘走,李治揉揉眉心,深深叹了口气“宣他们进来吧。”
旁边的宫殿中,武媚娘站在书桌旁,右手拿着毛笔,默默写字。
最后一笔落成,赫然是一个“斩”。
字迹秀美,却透着狰狞的杀意。
这时,她像是想到什么,将这张纸抽走,换了新的纸张。
她抬手在平滑的纸面上写了一个字,和之前不同“流。”
随后,她果断将这两张纸揉成纸团,丢到火盆里。
火苗舔舐边边角角,眨眼之间已成烟灰。
她缓缓闭上眼,她本来已经为上官仪准备好了罪名,是谋反的死罪。
可是今天天幕异动,盘点的居然是诗人。
上官仪这老匹夫不识时务,散发着迂腐蠢笨和固执的臭味。可是他那文采却是真的好,可以说一手缔造“上官体”,多少文人墨客受他启迪。
天幕不是没有可能盘点上官仪,到那时候,他的名气肯定水涨船高。如果事情被抖搂出来,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还是挑个比较合理的罪名,将他本人流放、家眷充入掖廷为奴,比较稳妥。
进可攻,退可守。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她想做个实验。
如果到时候天幕盘点上官仪,上官仪的结局是被斩首还是被流放
如果是被斩首,说明她没有办法影响到悠悠我心所在的世界。
如果是被流放,说明她可以影响到后世。
悠悠我心所在的世界中,她能和女性同学畅聊高考问题,说明女子未来可以一起上学。
那高考也很有可能和科举一样是在选拔人才。
她们迈出后宅,走向世界,言语之间是与生自来的自信和洒脱。
就算是风气开放的大唐也远不能及。
她眼中闪过冷光,艳丽不可方物。
那些冥顽不灵的老匹夫禁锢得了她们一时,又怎么禁锢得了生生世世
王勃紧赶慢赶回到家中,越靠近家,情越怯。
父亲会怪他吗父亲知道他辞官之后会生气吗
很快,王勃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妹、侄子侄女。
一大家子像看熊猫一样看着他,仿佛第一次认识王勃。
儿子弟弟叔叔,居然被评为唐宋十大诗人第十
一群小孩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王勃,要不是王父不让他们闹腾,估计下一秒就要冲过来,问他天幕的事情了。
明明只有半天没见,王勃再次见到父亲,却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耶耶”
王父见王勃没被留在宫里、而是跑回了家,心里将事情猜了个七七八八
王勃极大概率对仕途心灰意冷,选择辞官。
王父心中长叹,天幕这么一播出,王勃必能青云直上,当宰相也不是不可能
放弃了大好前途真的值吗
如果他没看天幕,一定会劝说王勃回到李治身边去。
可现在他已经知晓了儿子近乎悲剧的未来。
他怎么也说不出口,让王勃回去的话。
唉,天幕中的自己硬逼王勃回长安,导致王勃溺水而死。父子两个人都客死异乡,坟墓都遭人毁坏。
功名利禄,转身成空,都付后人笑谈中。
现在还没有檄英王鸡,一切都来得及。
天幕已经给了他们父子机会,那就万万不能让悲剧再次重演
他既是骄傲又是心酸,拍拍他的肩膀“饿了吧,先用饭吧有什么事以后再说。”
平平安安就是福,勃儿靠着文采做个富家翁也不错。
“好”
现实世界
古青青一夜无梦,睡了个好觉,悠悠哉哉地醒来,给自己倒了杯牛奶,咕咚咕咚地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