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石麒皱了皱眉,似乎还是不满,却也没有再说话了。
“陛下,草民自请东南御史,监督地方官员考成。”孙传庭这时候开口道,他也看清楚了,陛下让自己在这听半天,所用定然在此,这也正合他意。
“准,起复孙传庭都察院右都御使,出东南,另外,许你便意行事,节制东南军事。”张先说着,目光杀意已经不掩饰了。“清丈土地一旦实施,你好好监督。”
这几乎就是不假掩饰的让孙传庭带兵监督(宰杀)不配合的豪绅了。
孙传庭心中凛然,却更为振奋:“谢陛下!”
众臣心里却也纷纷凛然,面露担忧,可看到陛下面色决绝,已是下定了决心,也不敢再劝谏。
“宗室的事情,朕自去想办法,你们没事就散了吧,回去好好处理事务。”
众臣这才散去。
而这散去,却是整个朝廷震动的开始。
十一月似乎无事,只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新任内阁们似乎都没有动静,朝野也一时寂静。
可自十二月起,内阁便猛地宣布复行考成法。
而考成法惹来的震动其实可以说根本没有,毕竟早有成例,大家看陛下提这么多人上重位,显然是要革除弊病,重整朝廷上下,所以对待出台的政策,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让人上下震动的,却是一份据说由陛下亲自改版过的邸报!
礼部郎中温体仁在礼部衙门便和同僚们研究着这一份新出的邸报。
“真是稀奇,为何忽然出这么个东西?”其他侍郎奇怪问道。
温体仁笑道:“据说是陛下亲自改过的,咱们且观之。”
众人看着邸报,这邸报和以往变化确实很大,变成了宣纸大的宽版,整个设计风格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据说当先的“大明邸报”的四个字便是圣笔御书,在邸报旁边有着“第一期”的期号,这是以往都没有的。
而最引人瞩目的是邸报的内容。
和以往没有标题不同,这期的邸报写了一个大字的标题“陛下于御花园面见众臣”,之后就是小字描述,叙述了皇上面见新任的重臣,并在第一次大臣会议上提出了纲领。
当先一条无疑就是已经宣布的考成法。
第二条就是一条鞭法,这也是旧例,没必要大惊小怪。
第三条呢,则是在讨论清丈土地,只是说由于争论过大,暂时搁置。
看到这里,温体仁松口气,笑着对同僚道:“也幸得陛下圣明,还好没有实施清丈土地,此时清丈,劳民伤财,民阻官施,得不偿失。”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应是,他们家里可不少隐田,是货真价实的利益者,是半点都不想清丈。
“这是有点意思,和以前的邸报确实不同,竟然写这种东西,且看下去。”
众人又埋头往下看。
而让众人诧异的是御花园面见众臣的篇幅不多,再下边便是写着圣上与工部尚书徐光启单独会面的信息内容。
便是详细描写了番物的产量,还拿出了大量实例佐证,圣上相当重视,当即要推广番物,将番物视作米麦一般作物纳入税收。
众人看的怪怪的。
温体仁却有所明悟,莫不是过不久,便会有明旨发出番物一体纳税?那这邸报的作用岂不是相当大?
“这番物我吃过,味道不算极好,也不算差,不过竟然有如此大的产量?”
“据说也是可一年两熟,以工部徐尚书所言,此单红薯一亩一年产量近6000斤?岂不是可以用以赈灾?”
“真的假的?我怎么未曾听过?”
温体仁也皱起眉头,他也不了解这些番物。
“徐尚书自南京起,便对番物有所研究,著作了《甘薯疏》,料想不会有假。”
“肯定不会有假,有假的话,他岂不是欺君?”
“这样也好,让番物可以充作米麦之类作物纳粮,倒是可以让那些百姓种起来。”
温体仁也点头道:“确实,如若官府不收,那番物还得卖了买粮来纳,届时番物作贱,便是鸡肋,此乃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