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大明中兴之君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五十二章 第一次出击(大章三合一)(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一会儿,城门洞开。

达也一马当先,率着三千骑兵直奔明兵。

明兵一看,竟也不退,也朝着达也冲去。

两军冲杀,一个回合,明兵便下马一片,剩下明兵旋即调头而逃!

达也藐道:“就这?”

然后发令追击。

“出击!这里离锦州不近,一个都不要放回去!”

达也领军出击,很快,追至埋伏圈。

朱梅祖大寿等人早已经等候多时,随着卢象升一声大喝,伏军骤出,当即箭如雨下。

但三千建奴不比五百,只稍作惊慌,达也便恢复了镇定,知道遇伏,竟没有调头跑,反而指挥拼杀。

一时间,两帮人马拼杀,下马者无数,血流成河。

不过到底是此地不够空旷,限制了骑兵,又是明军的伏击点,所以明军很快占于上风,而就在此时,达也也意识到不妙,开始率兵后撤突围。

到手的肥肉岂能跑了?

就是卢象升愿意,朱梅与祖大寿都不愿意,当即追击。

一路追杀至饶庆城,建奴进城已无法组织防守,当即弃城而逃,卢象升领兵终止了追击,占领了饶庆城,将城内未来得及跑的建奴包衣一律捕获。

“启禀总督,清点已经完成,贼首一千零三十,城内建奴一百三十余人,包衣三百余人。”

确实算是拿得出手的战绩。

但卢象升高兴不起来,因为后面朱梅分批出兵了有三千人,加上他带的一千人,四千人明兵埋伏三千建奴,结果打出了超越1:1的战损,明兵战死重伤之员比建奴还多。

除却这座不大的饶庆城塞,根本称不上大获全胜。

乃至这座城塞,之后还能不能守住都是两说,还得展开布防全面加固。

“总督,为何不追那达也?”这时候将领们也纷纷过来,祖大寿此时已经恭敬了几分。

甚至将领们都期待着卢象升再出一个埋伏之计。

如此战绩,堪比袁都督当面,先前的轻视,自然烟消云散。

“穷寇莫追,此处离义州实在过近,诱敌可一可二不可三。通知锦州方面,派兵出来,接下来建奴不会忍下这口气,巩固成果乃当务之急。”

“是。”诸将赶紧应命。

……

“饶庆被关宁兵给拿下了?”黄台吉在接到消息时,还愣了下,拿出地图才发现是义州辖内的边镇。

“拿了就拿了吧,这是你部的事情,可以适当出兵,但是以防范为主,目前还不是与明国大战的时候。啧,没想到明军如今也会主动寻求野战,这也是骄傲自大的弊端,过于轻敌。”

黄台吉面色十分平静训斥了两句,似乎根本没有在乎这场战斗。

“那个小将叫什么名字来着?”

“卢象升。”

“哦,查查他,是新来的辽东总督?派人送封信,商议派遣使者吊唁明熹宗之丧,并且恭贺新君崇祯登基。”

“是。”

而比起黄台吉的淡然,大明在接连收到饶庆大捷与熊岳大捷时,堪称朝野欢欣。

而这种欢欣大体却不是在此一城一地之上,而是在主动野战中歼灭了一千余建奴贼首,这种大胜,是非常鼓舞人心。

事实上,连朱由检都很意外居然是卢象升部收获最大,在经过几次围绕饶庆的拉锯当中,最后建奴彻底放弃了饶庆,卢象升实质的将饶庆归于实控。

虽然地方不大,但也是事实上的往外收复失地。

这一主动出击,所迎来的收获,是显著的,起码没有人再质疑卢象升的才能,但一些风凉话却是止不住,像什么不过是弹丸小镇、出其不意建奴中了埋伏云云。

而相比起来,毛文龙就有些不够看,诸多廷官再次掀起了针对毛文龙的弹劾。

廷官们的不满十分有理有据。

说朝廷给了那么多的支持,登州给了那么多物资,他准备了那么久,出兵三万,号称十万,结果只打出来歼灭数百余建奴,一比卢象升这边的轻兵上阵,简直难看。

直指这就是主帅无能的问题。

甚至于不止于文官,先前那批御赐了银章的总兵、预备总兵们也都纷纷密奏,直言毛文龙就是个废物。

大有一股如果东江镇换他们来,辽阳早就到手,黄台吉早就远遁漠北的气势。

但朱由检却知道,毛文龙已经开始在敌后铺展了游击战、机动战,这才是这次毛文龙出击的重要战略目的,而且完成的相当好。

相比起这个战略完成,歼敌数百,才是次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在弹劾毛文龙,而反毛最激烈,最认为毛文龙是个无法节制军阀的袁崇焕却没了声音,因为他在军机处,是切实参与进东江战略的,明白东江的任务。

所以不管毛文龙是不是故意保存实力不与建奴直面作战,此时袁崇焕反倒是因为他知道了这个战略,从而无法攻讦太多,也就出示军机处的书面报告上给毛文龙打了个中等偏下的评价。

但总归来说,两边都完成的不错,卢象升不负众望以歼敌一千五的首秀彻底坐稳辽东,毛文龙也在尝试进行系统的游击战略。

虽然正面野战开打还是不敌,但是朱由检也真没法苛责太多,大明的军事实力,当前来说,最强的反而是新组建配备最好的甲胄与武器的御军。

其余的地方兵不跑,能守,偶尔还能撑一下野战,这就已经让朱由检很满足了。

军队改革,去除弊病总还是需要时间,训兵提高单兵素质也总还是需要时间。

朱由检亲自将对这两次“大捷”做出了嘉奖批红,便将这两封奏疏发往内阁,由内阁转兵部去讨论记功。

随后,朱由检才将目光放到了南京的奏疏上。

这是一封让人看了就火气上涌的奏疏。

检举人方建白在三法司专案组到南京后畏罪自杀死了,以及一连串涉案的商人失踪,这怎么看,都是在藐视京廷、藐视他这个皇帝。

但朱由检却没有发怒,因为在收到这封锦衣卫呈报时,他就收到了广信然的奏请,他奏请增加南京为商税试点府。

而上边,联名签下了一大批南京高官的名字,几乎只要他批准,南京便会以最大力度支持商税改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