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部队番号也重新恢复,不过因为裁剪了一部分,编制还是一个师,老蒋再把李恪整编的四个浙江警备师中调出两个划拨到14军麾下,组成了新的14军。至于军长,自然是李恪推荐、老蒋满意的朱绍良。
军队整编之后,北伐也就会很快再次展开,现在李恪的16军就已经提前开拔到了徐州。不过因为要时间准备,所以李恪便抽空去了金陵制造局。
金陵制造局位于中华门外,占地面积并不大,整个兵工厂的工人也才800多人。跟沈阳兵工厂以及太原兵工厂相比,规模着实小了不少,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除了规模小,机器很老旧,除了一小部分是民国时期添置,其他的还是清末时期置办的,到现在也差不多快有20年了。工人少,机器少而老旧,也注定这个兵工厂产量不会很高。
“李厂长,现在这个制造局的武器产量如何?”走在兵工厂车间里,看着那破旧的厂房,李恪有些心酸。
厂长叫李承干,日本留学生,先后进入第六高等工科和动静帝国大学电气机械科学习,是专业人士,军衔是少将。今年30多岁,带着一副黑镜框地眼镜,给人的感觉比较斯文。
“禀告署长,制造局现在每个月能生产马克沁机枪30挺,80万发子弹,无烟火药300磅及黄色炸药20余磅。”李承干没有照着数据表念,而是直接脱口而出,虽然他担任兵工厂厂长不久,不过对兵工厂的情况倒是挺了解。
“不生产步枪吗?”李恪问道。
“署长,制造局没有相关的设备,上海兵工厂倒是能生产步枪和火炮这些。”李承干也有些无奈道。
李恪听后,有些失望。本来他想把自己设计的那步枪图纸给对方,让帮忙生产一下,没想到无法生产步枪,这倒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看来还得去一趟上海兵工厂。
“黄秘书,你这边带人把制造局的情况都详细记录在册,回去把统计出来的结果汇总给我。”李恪对身边那位带着眼镜的年轻女秘书吩咐道。
这个秘书叫黄淑仪,湖南人,是李恪刚担任兵工署署长时招来的。当时为整顿兵工署,他裁撤了不少人,然后重新招募了一批,这个黄淑仪因为文采好、谈吐大方,就被下面的人面试中了,送到了李恪身边当机要秘书。
看到是个女的,李恪开始有些排斥,不过下面的人却说这个黄淑仪是面试那一批最优秀的,其他的都赶不上这位。听到这个,李恪这才勉为其难地留下了这位有点漂亮的女秘书,希望自己妻子知道了不会吃醋。
“好的,署长!”黄淑仪认真地点了点头。
随后李恪便视察了一番整个金陵制造局,了解了一下整个兵工厂的生产情况。随后第二天,李恪又去了一趟上海兵工厂(也就是江南制造总局),并把自己那个步枪设计图纸给了兵工厂,让其抽空把样枪制造出来。
看了两个兵工厂的情况后,李恪便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不过事关重大,李恪也不敢擅自做主,得去请示老蒋。军政部直属于军事委员会,李恪所以也就越过上级,找到了老蒋,只要他同意,这个事就能实行。
“什么?你要把上海兵工厂搬到南京,跟金陵制造局合并?”看到李恪提交的这个议案,老蒋有些很是惊讶,这才几天,自己这位手下就开始下手整顿了?
李恪认真地点点头,“校长,这段时间我了解了一下两个兵工厂的情况,合并在一起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精简人员,节省经费,管理也很方便。”
“可是现在马上就要北伐,你这动兵工厂,岂不是会影响日常的生产?还有资金也是个问题,现在开支基本都被军费占据,行政院那边不一定能够拿得出钱。”老蒋有些为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