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一八发生的当晚,李恪把前线的战斗交给了周而成,就回到了武汉。回到武汉后,就回家坐了会儿,然后就带着李浩文,直接坐船前往九南昌,这件事他得向老蒋汇报。
就在他到南昌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上午,此时北平的张学良正被记者堵在北平协和医院,询问昨晚沈阳发生事变的情况。
“你好,张总司令,我是天津大公报的记者,请问昨晚沈阳跟日军发生的冲突情况怎么样了?”
一个年轻的记者询问着深色略微轻松的张学良,仿佛看不到因为东北被日军进攻的影响,仿佛没有这件事似的。
此时由于沈阳仍在交战,虽然沈阳被进攻的消息已经传出,但具体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些记者也不知道。
张学良强调道,“吾早就下令我部士兵,对于日本的挑衅,不得抵抗。所以北大营的我军部队,早就下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这事,我已经上报南京中央政府,静等中央政府与日交涉。”
大公报的记者继续追问道,“张总司令,我是否可以认为你这是有丢失国土的嫌疑。当初北伐通过济南的时,作为守军的北伐军尚且敢与日军作战,而东北军作为此时中央军之外实力最强的地方军队,面对数量不多的日军,居然避而不战!”
这个记者的话,引起在场不少记者议论纷纷,让张学良心里也有些不舒服。
张学良压住不满,解释道,“对日作战,事关重大,没有中央政府的命令,不敢擅自做主。”
张学良的话要是李恪在场,绝对会讽刺几句,你要是这么听中央政府的话就好了。东北易帜的事还没什么,中东路战争是你打的吧,这貌似中央政府根本就没同意,结果导致中苏断交。关键是你要打赢也好,打之前,一时冲动要打苏联,关键你也得做好准备啊,结果真打起来后,反而准备都没做好,还没苏联教训了一顿。这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之后的中原大战,挥军入关,要不是老蒋这边拿了拿了大把的钞票,你会这么轻而易举入关?现在好了,出了事就把责任推到中央政府身上。别搞错,从27年南京中央政府成立,就压根没实际管过东北,连人事任命都是张学良呈上来,中央直接批。
张学良的话,这些记者也不禁鄙夷,不过摄于兵威,却不敢表露出来。
张学良也不想和这些记者谈过多关于昨晚的事,现在他也烦着,南京那边传来消息说,他那义兄居然不在南京,去了江西剿共前线。
下午,他听说王以哲从沈阳赶了过来,连忙把对方叫过来,询问昨晚上的事情。当张学良听说他的家被劫掠一空,兵工厂被毁,包括空军在内的诸多部队违背军令反抗的消息时,身子气得发抖。
“少帅,你没事吧!”旁边的人都知道张学良这两天身体刚好,突然被这么一刺激,怕对方受不了。
被人扶着坐在沙发上的张学良平复了心里的愤怒,说道,“怎么回事?不是说了不许抵抗吗?怎么还把兵工厂给毁了,这之后要是从日本人手里要回来,岂不是得花更多的钱?”
在张学良看来,这次日本人的进攻最多是跟几年前的山东一样,只要国联干预,后面还不是得乖乖退兵。所以他才会没有经南京方面允许就擅自下令不许抵抗的,他认为最后东北还是他的,何必跟日本人死磕呢。
最开始的不抵抗命令,是张学良下的,事发当晚,老蒋都在前往南昌的军舰上,怎么可能知道东北发生了什么事,除非是李恪这种提前就知道的,才时刻关注着。
当然即便是知道了,老蒋也会下令让部队保持克制,静等国联的干涉。几年前的山东,日军退兵就是因为国联干涉,甚至把一战期间占领的青岛都归还了。这就让老蒋对国联很迷信,只要遇到事,就找国联,特别是日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