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一百九十章 德国之行(二)(1 / 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1933年的德国赶前世21世纪的德国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虽然在这个时空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工业强国之一,但1929年经济危机实在对这个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经济危机一爆发,美国和英国就抽出了在德国上百亿美元贷款以及投资,这占据了德国gdp将近三分之一,加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德国变成了这个时空受经济危机影响第二大的国家,失业人口等仅次于美国,将近600万。

所以李恪一行来到德国汉堡的时候,就发现跟上次来德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德国都这样,受灾最厉害的美国可想而知。

李恪此次带人前来访问,自然就引起了德国政府的重视,这可是带着钞票来的,虽然这个钞票只是德国最需要的矿产而已。

来迎接李恪是不管部部长(内阁成员,相当于国务大臣)的戈林少将,这位纳粹党重要人物之一来接待李恪一行,可见希特勒对这次中国代表团的重视。

“李恪将军,很高兴见到你,总理已经在柏林等候你的带来!”戈林伸出手露出一个让旁人很诧异的笑容,对着眼前的李恪说道。

“戈林部长,我也一样,很荣幸见到你!”李恪在跟对方握手之际,也观察了一下这位德国未来空军司令、纳粹德国第二元首的人物。

戈林的长相跟一般的英美人还是有很大区别,虽然都是白人,但毕竟民族不同。他跟戈林见过面,那是在上次来德国的时候,相比于几年前,这个时候的戈林有着一股很明显的自信,那股意气风发神色旁人很容易察觉到。

这肯定的,现在的戈林可是德国内阁成员、国会议长,还是普鲁士邦内政部长,权力很大,加上深得总理希特勒的信任,未来的道路可想而知。

来迎接李恪的,大多是德国军方的代表,其中就有算是李恪老师的马克斯·鲍尔,对方现在已经是中将。李恪的来意,德国方面很清楚,购买军火,商谈军事和经济合作等,他的到来在德国军工企业里面引起了很大的重视。

现在是非战争年代,克虏伯、法本、莱茵金属等军工企业的生存只能依靠本国和外国订单,虽然中国不见的会买很多军火,但起码能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虽然中德现在的军事合作方面的订单都是以货易货,但却是跟中国一样,中国在国内成立中国矿业公司负责开采、出口钨、锰、锡、锑等矿石,德国这边成立一家公司负责收购,然后再用这笔钱去买德国的军火。

李恪一行人以为会乘坐火车前往柏林,没想到戈林直接带他来到了汉堡郊外的一座机场,让他们做飞机飞往柏林。李恪一看这飞机,不是容克ju-52运输机的民用版吗?这个可以说是二战最奇葩的运输机,因为它有三个发动机,两个机翼各一个,机头那里还有一个,但也正是这样的结构,让其性能比同期竞争对手都要好的原因,长得是丑了点,但性能却不错。

“这什么飞机?怎么长得这么丑?”看到停机坪上停着的几架ju-52客机,张荔英不禁吐槽道。

国内有航空客运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欧亚航空和东方航空三家航空公司。前两者都是交通部跟国外合资开办,其中中国航空是跟美商飞运公司合资开建,主要运行上海---成都、上海---广州、上海---北平三条航线;欧亚航空是跟德国汉莎航空合办,经营上海---兰州---迪化,北平---广州等几条航线。

东方航空是李恪建立的,主要的航线为武汉---南京、武汉---上海、武汉---北平、武汉---广州、广州---上海,只有5架客机,规模并不算大,当然其他两家规模也小。

正是因为自家有个航空公司,所以张家姐妹也都坐过飞机,而且坐的飞机都比眼前的ju-52看着舒服。

“长得是有点怪,跟我们在国内坐的相比,是丑了点!”张蕊英点点头。

“这飞机做着安全吗?”张荔英不禁担忧道。

张蕊英弱弱道,“应该没事吧。德国人都敢做,肯定安全没问题。”

两人说的是汉语,加上单独在一边,周围的德国人也就不知道两人在说什么。

这次出来,李恪带秘书黄淑仪和两位妻子。至于几个小家伙,全都送到重庆去了,刚好自己父母也想三个小家伙,就让他们去重庆待段时间。李恪听到了两位妻子对这飞机的点评,也没说什么,他则是正在戈林聊着这飞机。

“李将军,这飞机是由我国容克飞机制造公司生产,航程1500公里,正常飞行速度257km/h,最大速度每小时286公里,可以乘坐17名旅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