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佑的子女,大的都已经结婚了,小的也在读大学,没有拖油瓶自然趁机来欧洲转转。
。。。。。。
不知道艾玛算不算李恪的幸运女神,她一来的第二天,戈林就跟他说,容克公司方面同意转让技术和生产线,不过条件就是必须采购120架以上的飞机。对此,李恪也欣然接受了。
最后,李恪跟容克飞机公司达成了125架ju-52的订单,单价12万美元,总价1500万美元,并转让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全部生产技术,以及帮中华飞机制造厂按照美式流水线生产,并重新组织了全部生产工序。
这125架ju-52/3m,其中客机60架,军用运输机40架,轰炸机25架。前60架在德国生产,预计三年内完成交货;后65架由容克公司提供配件,在中国组装。
不过李恪还是没有预料到容克飞机公司的产能会严重不足,因为没有多少订单,ju-52今明两年的产量并不高,加上不采用流水线作业,每年产能不超过30架,大部分订单还是其他飞机厂帮忙生产的。
李恪后面才知道为什么容克能达成这个协议,原来是把容克斯赶出了容克飞机,没过两年便郁郁而终,这让李恪没来由地有股负罪感。当然这事是他后面才知道的。
这125架飞机,除了60架客机用来自用,其他的他可是会找政府报销的,最后转卖给政府就行,反正也算在矿业公司账上。
容克飞机这边达成了合作协议后,其他的军事合作也陆陆续续出来了结果,李恪后面便忙着去审核细节。最后在确认无误后,签署了《中德五年军事工业发展计划》,所有的订单都属于这个发展计划之一。而这次李恪也给德国送出了大单,一共价值6亿马克的订单,换成美元也有上亿,无疑给希特勒增添了不少政绩。
当然这5亿马克的订单都是以货易货完成,分五年进行。其中的军事武器订单,包括5万支毛瑟1924式步枪、240门37mm战防炮、360门博福斯75mm山炮、240门博福斯40mm高射炮、1200挺马克沁重机枪、2400挺德国产捷克式轻机枪、36门150mml/32sfh18重榴弹炮、72门榴弹炮等以及相应的弹药和生产技术。
这些武器会在一年内运送到中国,它们的自主生产德国也会在五年内帮助中国实现。这些只是军事武器,德国还会帮助中国升级现有的几大兵工厂,并建立起一家飞机制造厂、一家钢铁厂、一家潜艇制造厂、一家光学仪器厂在内诸多工厂。并派出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军事将领,帮助中国建立完整的国防体系。
为了保证中国方面的偿还能力,德国方面还决定派出一定数量的专家,并提供机器设备和技术,提高中国那些矿产的生产能力。这样的后果就是,德国在未来数年内,所有稀缺金属的原材料供应都被中国垄断。
而且因为产能提高以及中国国防需要,在两年后又达成了3亿马克的军事武器采购合同。而就是这个五年发展计划,奠定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基础,让中国在抗战期间有了较强的还手能力。
为了庆祝这次中德达成全面军事合作,希特勒专门举行了一次晚会,算是庆祝,也算是给李恪送行。这次宴会,德国上层很多人都有参加,特别是那些军火公司,像什么克虏伯、莱茵金属、法本、联合钢铁公司等的掌门人都纷纷赶来,这次中德合作,他们可是赚的盆满钵满。
而李恪自然是带着两位妻子参加了这次宴会,同行的代表团成员也有不少人参加,就连艾玛等人也都来了。当然他们是为了结识德国的这些工商界人士,寻求合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