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团的训练是德国顾问提出,主要是为了整顿军官队伍,克服堕落等。因为自从南京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军队特别是黄埔的军官开始出现腐败、堕落的情况。黄埔学生还好点,主要是那些高级军官,已经腐化、不思进取、贪污等,造成了部队战斗力下降。老蒋等人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上剿共失败,这才听从德国顾问的建议,成立这个军官团。
“校长,这军官团的训练倒是规模挺大,还有声有色的!”李恪恭维道。
“哈哈!”老蒋笑道,“这是辞修的功劳,军官团的训练工作主要他负责,我就偶尔过来讲讲话,给这些学员们打打气。现在中央军队的军官问题严重,必须得有所改变!”
“原来如此,校长远见!”
“兴华,你怎么不问华北的事,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提前赶回来干什么!”老蒋问道。
“嘿嘿!”李恪笑着道,“看来还是瞒不过校长。不过既然已成定局,我作为属下,自然遵从,不会去质疑中央的决策。不过这件事,何部长那边未免做的不太完美,我一回来就听说不少人在议论热河的事。”
“我就知道你会忍不住,你这脾气我还不知道!”老蒋沉声道,“不过这也没办法,东北军那边不战而退,丧失了作战先机。后来东北军等地方部队大部分保存实力,消极避战,即便是中央派出军队增援,也效果不大。徐庭瑶的17军三个师伤亡近半,25师师长关麟征都负伤,现在还在医院躺着。
所以只能求和!”
李恪听后,也能理解。东北军第一时间丢城失地,严重影响士气,也让中国军队在战局上陷于被动地位。加上中央也不想大打,就出现了这个结局。李恪能说什么,即便是他在国内,带领军队击败了日军,但是惨胜,毕竟在华北地区,日军的野战优势很明显。
而且即便是打赢了,也会求和,因为现在国民党中央不会同意跟日本全面开战的。
“校长说的是,有时候我考虑太简单了!”李恪承认错误道,“不过校长,我听说李济深、蒋光鼐、蔡廷楷等人对于中央的决定很不满,我担心他们可能会走极端。”
“走极端?应该不会吧!”老蒋听到李恪这话,皱眉道。
李恪摇了摇头,“校长,不是不会,是很有可能真的会!这个事情不得不防,要是第三党和他们联合起来,抓住这个时机,真能对校长产生威胁。”
老蒋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你这么说,倒是有些道理,看来得让复兴社去查查,免得到时候真的手忙脚乱。”
对于第三党,老蒋可是一直深恶痛绝,欲除之而后快。两年前把邓演达秘密处死,不过还是有不少人隐藏在暗处跟老蒋做对。包括黄琪翔、谭平山、季方等人,不过因为老蒋的高压政策,这些第三党成员只能在地下活动,更多的时候在香港以及上海的租界,甚至国外。
虽然这些人已经失去了权力,但是影响力犹在,一跳出来,肯定会对老蒋产生很大的影响。
李恪是听曹霖生说关于19路军的蒋光鼐、蔡廷楷发通电批评《塘沽协定》,这才想起来历史上的闽变可就很快了。
“校长,我想在武汉参照庐山的军官训练团成立一个军官训练团,由我们的教官和德国顾问一起指导。主要给这些军官培训对日作战的基本军事常识,提升他们的军事指挥水平。
不知道校长意下如何?”李恪充满期待地看着老蒋。
“在武汉成立一个军官训练团?对日的?”老蒋觉得有点意思。
“是的,校长!”李恪点头道,“培训剿共的,有辞修负责的这个庐山军官训练团就可以了。在我看来,下次的围剿应该就能把江西红军解决,红军解决后,我们的假想敌自然得变成已经开始入侵我国土的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