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还有萧之楚的44师,阮肇昌的57师。
之所以这么编,陈诚也是有很大考虑的。这个陆军整理处处长的一职是李恪推荐他担任的,他自然得投桃报李,他知道李恪的嫡系第5师肯定不愿意编成只有一万多人的乙种师,所以就没动,而是选了另外4个师,顺便算上了萧毅肃师。
汤子模部和王成志虽然跟李恪靠的近,但毕竟是中央军老资格,加上一直很卖力,自然得考虑进去;17军的三个师因为参加了长城抗战损失较大,又出自黄埔教导团(教二师)肯定得算进去;作为参加过淞沪抗战的87和88师,又是出自警卫军系统。
剩下的两个师则是中央军中的杂牌部队,萧之楚部是因为参加了长城抗战;阮肇昌部是因为这个师长投靠了陈诚。
这样兼顾了中央军嫡系,还堵住了其他人的闲话。而且这个方案,得益最大的肯定是李恪,这样顺便加深两人的关系,何乐而不为。
“辞修果然大度!”老蒋对陈诚的表现什么满意,有着大将的风度。
陈诚送了这么大一个礼,李恪自然得还礼,连忙道,“校长,正如辞修所说,我觉得他说的对,等这次剿匪作战结束,再把这次剿匪作战表现好的部队编进去。而且可以用这个来激励部队的战斗力,相信有着德械师的诱惑力,这次剿匪取得战果会很辉煌。
加上那批原装德械得明年才能到,教导总队也用不完,完全可以用来补充到第二批调整师名额里面。”
李恪这话,陈诚也听明白了,那就是李恪会把剩余的原装德械优先补充给陈诚部,算是对他的回报。陈诚知道,自从年初军政部的军械司划入兵工署后,李恪相当于掌握着全国军队的武器分配。
5万支德国产步枪,教导总队肯定用不完,岂不是他的18军全部可以换成原装德械?想到这儿,陈诚便对李恪露出了感谢之意。心里也决定,第二批调整一定想办法把李恪的剩下那个嫡系师调整成甲种师。
老蒋眼前一亮,夸赞着李恪,“还是你反应快,这倒也是,相信有着换装德械的机会,下面这些师长还不得想方设法表现?辞修,你下次调整的时候,拿出两到三个名额用来当作奖励!”
老蒋这话,也就意味着同意了陈诚之前递给他的第一批调整名单。反正在老蒋看来,谁先谁后都一样,反正都是他的部队,而且都会调整。
“好的,校长!”陈诚点头道。
看着李恪和陈诚二人当着面在军队中扩张势力,杨永泰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谁叫他们的人没有在军队的呢。而且老蒋也不会让他们政学系的人插手军队,黄埔系也不想政学系染指军队,所以他也就只能羡慕。
见李恪二人在老蒋面前聊得如此火热,杨永泰坐不住了,他也得显示自己的存在,“委员长,我觉得我们现在可以对四川下手了。鄂豫皖红军逃到四川后,发展迅速,现在兵力已经扩充到4个军11个师,差不多有5万人,比之前可是壮大不少。”
听到四川红军的问题,老蒋并没有像江西这边这么担忧。在他看来,反正四川也不是他实际掌控的,红军在那发展,刘湘等川军自然会着急。
“现在?会不会太早了?”老蒋迟疑道。
“委员长,现在正是机会,川军现在内战基本停息,我们可以设立重庆绥靖公署,命令刘湘带领川军去围剿红军。看着刘湘等人跟红军死磕,我们再坐收渔翁之利。”杨永泰知道老蒋早有入川之心,所以便想借机把手深入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