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两百一十九章 川军初整编(三)(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军长,范副军长来找你了!”

达县,正在军营巡视的李兴广,便听到下属的汇报,范绍增跑来了。

“他怎么来了,舍得离开他那么多姨太太?”李兴广笑着道。

“军长,说不准是因为我们这个换装,有些眼馋吧!”王公亮指了指面前按照调整师编制换装成德械的部队,笑着道。

现在李兴广升任了44军军长后,就把师长的职位交给了黄埔一期,又是四川籍的王公亮。李兴广对于带兵并不是很热衷,要不是因为李恪建议他去带兵,他可能就一直当警察。所以他对于军权看的特别淡,除了特殊时期,一般的时候都是由王公亮负责军队的管理和训练。

这次王公亮这个师就是第二批15个调整师唯一的非中央系军队,这是李恪找陈诚安排的,而李恪则是把教导总队没用完的那批德国产军械优先给了陈诚的土木系部队。在之前的授衔时,李兴广被授予了中将,王公亮是少将,算是黄埔学生里的第二梯队。

作为川军中唯一一个换装为德械的部队,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羡慕,要知道其他部队基本上还是以前那些破装备。但李兴广明显投靠了中央,加上部队军官那么多黄埔系的,成为调整师之一也算是很正常的。

而且还有个让人羡慕的是两人是川军中除了刘湘,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铨叙厅新的授衔的,其他川军将领有军衔,但是军委会不承认,也就是黑户。

“兴广,找你也太麻烦了,你怎么跑军营来了?”身材偏胖范绍增小跑过来,脸上还出着汗。

“我说范哈儿,你这没死在女人堆里?我看你讨这么多姨太太,也不怕死在女人肚皮上。”李兴广开着玩笑道。

“兴广,我看你这是眼馋,我说你也是,李家除了那个刚刚回国的老幺,另外两个兄弟那个不是两三个。也就你,到现在就讨了那么一个老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耙耳朵呢!”范绍增笑着道。

范绍增说的李家老幺就是李兴邦,年初刚回国,在武汉李恪的中华飞机制造厂担任航空发动机工程师。今年都28了,结婚倒是结了,不过取了个老外,是俄裔美国人,出生于前沙俄的一个贵族家庭,是个医生。

不过李兴业的确是四兄弟中最专情的,就一个老婆,连"qingren"都没有,在川军将领中,也算是另类。川军将领中很多人都是几个老婆,甚至几十个,像眼前的这范绍增,还有杨森。

“耙耳朵?滚你的!”李兴广笑骂道,“说吧,我知道你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大老远的从重庆跑过来找我。”

“没什么。就是过来恭喜你晋升为中将!以后改叫你李中将了。”范绍增笑着道。

“你还是说你的来意吧,别整这些弯弯绕绕,我就不信你这为了这个专门来找我。”李兴广没好气道。

“嘿嘿,还是瞒不过你!”范绍增看了看周围,发现没其他人笑嘻嘻道,“这么回事,你三弟不是都晋升为上将了吗?还是重庆行营主任,你看能不能给我的师也弄成调整师?你放心,我绝对投靠中央。”

“我刚才还和公亮在猜你的来意呢,你家伙果然是为了这个来的。”李兴广指着范绍增笑着道。现在的李兴广有这个底气,他三弟是大权在握的委员长亲信,他大哥是四川省财政厅长。照理说范绍增的忙他应该帮,但他帮不到,“范哈儿,你也是明白人,兴华这个行营主任只是挂名的,真正负责的是贺国光参谋长。

而且你即便找他估计也没戏,除非你能接受部队接受整编,把部队的老弱病残、吸大烟的儿都给裁了,再从中央军校派人在你的部队担任军官,才有可能编为调整师。”

“这么呀!”范绍增犹豫道。

调整师可不是直接给武器就不管了,那都得重新调整,那些不合适的士兵都得裁撤。而且地方部队的技术兵种都很奇缺,必然得从中央军校及其分校派人组建技术部队,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要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