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李主任放心!”众人连忙点头道,但至于是否是真心支持那就不得而知。
四川人口众多,5000万人口,起码可以给抗战提供超过500万青壮年。历史上因为拉壮丁,无所不用其极,导致很多壮丁在进入兵营之前,便死在路上,李恪自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降租降息他没法插手,但是却可以通过行营以及汤子模推行预备役制度。
不过推行并不是很顺利,眼前这些人都在想方设法阻挠预备役制度的推行,尤其是刘湘。对刘文辉他不用客气,但对刘湘,他必须客气,他当着这么多人说,其实主要还是对刘湘说。
最后通过几个小时的讨价还价,最后才达成了这次整编会议,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整编方案。此次川军一共整编成8个军23师的部队,每个师8600余人,共20万人。之前只是改了军的番号,这次则是把师旅团的番号都统一了。
由于整理师在部队编制上,特别是技术兵种上跟调整师差距较大,所以最后人数也差距不小。就像一般调整师的炮兵营是一个12门制75mm博福斯山炮,但整理师则是只有一个9门制或者6门制的民10式75mm山炮。团直属火炮,调整师是4门恪式山炮,加6门82mm迫击炮;而整理师则是两门恪式山炮和3门82mm迫击炮。除此之外,在营连排编制都有区别,说白了整理师就是调整师的弱化版。
这样自然差距很大,不过即便是整理师的编制对于川军来说也比现在的情况好。现在的川军,一个师都没一两门火炮,轻重机枪都不多,但整编后,川军每个师的火炮{不算迫击炮}加起来也有14——17门火炮。这跟之前相比也算是鸟枪换炮,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从不吃亏的川军将领们在部队缩编后还同意整编,肯定是看到了好处。
至于从刘文辉那里抢过来的那个师编制,老蒋给了汤子模,算是奖励其在四川立下的功劳,部队就在四川这边按照整理师组建。
“叔民,你在会议上不该那么冲动,我知道这些地方军阀肯定都跟红军有联系,但你不能摆在明面上说,这样很容易把事情谈崩的。”会议结束后,贺国光找到李恪,担忧道。
“元靖兄,对付这些当惯了军阀的人,不能老是苦口婆心的劝,那样反而会助长他们的气焰。我之所以那么说,也是让他们明白,他们是有把柄在我们手上,这样他们不敢不支持这次整编,否则我们随时有借口收拾他们。”李恪忍不住说道。
要重庆行营只是贺国光主事,肯定不行,贺国光的性格太软,虽然他跟刘湘杨森是同学,但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这同学情谊反倒成了他的掣肘。倒是跟杨永泰配合,这才能把重庆行营的事处理好。
今天李恪算是越权,不过贺国光也知道,在四川没有李恪支持,他的很多想法都没法实现。别看他身居高位,长期跟在老蒋身边,深得信任,但在军队中没影响力是他最大的缺点。李恪不同,四川目前这四个师的中央军部队,两个师是他的麾下,汤子模也是唯李恪马首是瞻,加上一手策划了其兄李兴广转投中央,在四川的影响力比他大多了。
今天会议上这些船将领开始都趾高气扬的,后面还不是被李恪软硬兼施的手段给弄得没脾气,同意这次的整编方案。
“你呀,幸好这件事弄好了,不然就麻烦了!”贺国光看着李恪认真道。
“元靖兄,弄好了可不一定。这些都是人精,整编的事你得亲自去抓,不然别从30万人整编成40万人,那样可就功亏一篑了。”李恪提醒道。
“这个你放心,我知道他们那欺上瞒下的伎俩,这次整编我肯定亲自监督。”贺国光认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