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过比较,p-26的性能并不比换了新式发动机的q-1b型好,要是继续采购这款飞机,还不如采购q-1战斗机。刚好这个时候德国顾问推荐其新式战斗机,于是几方妥协,采购了德国的bf109,作为主力战机。
除了捐赠的那600万法币,李恪迫使宋美龄掏了一笔钱,这才凑齐了这60架bf109战斗机的采购经费。之所以航空委员会实际上做主的是宋美龄,是因为她掌握着财权,国民政府拨给航空委员会的资金,都在宋美龄手上,现在起码有超过1500万美元。
不过这钱进了宋美龄的口袋,想要从其中拿出来一点,并不容易。宋子文认为现在飞机更新快,买了可能没多久就过时,还不如存着钱,等以后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买飞机。宋美龄也觉得有道理,所以就把钱存在纽约的银行。这就是买办的特点,造不如买。
现在航空部队更新飞机的钱,大多是从国内民间和海外华侨的捐赠来的。
“明白。”巴玉藻有些失望。
“你也别苦着一个脸,最近的事情很多,我已经开始让兵工署开始搬迁旗下管辖的兵工厂。我们这个飞机制造厂,也得搬到成都去,那边的新厂房也建好了,搬迁事宜也要提上日程。”李恪安慰道。
虽然巴玉藻不是中华飞机制造厂的总经理,但涉及搬迁,他这个总工程师也有得忙。
现在兵工署旗下的兵工厂除了成都那家,其他的都需要搬迁,而且新址已经接近落成,正在准备搬迁计划。
作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汉阳兵工厂将会搬至万源这个大山深处的城市,不过由于从武汉到万源的铁路尚未竣工,加上地处内陆,对于搬迁时间要求比较松。
其他的,杭州兵工厂搬至上饶、巩县兵工厂搬至勋阳{十堰}、金陵兵工厂搬至重庆。潜艇制造厂比较麻烦,要是真打起来,沿海一丢,肯定没法继续建造,包括武汉的那家造船厂也一样。最后只能造造小船,潜艇是肯定没法建造,即便是建造了,后期也很难运出去。
李恪旗下的重工业也都在准备内迁,马鞍山钢铁厂计划迁到重庆綦江,武汉钢铁厂迁到达县,汽车厂自然迁到勋阳,依山而建的新厂已经建成。
其他的重要工厂,李恪也都打算安排在四川各个城市,都是在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几条铁路沿线的城市。从李恪这些布局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他这么重视襄渝、成渝等铁路,这些重要的国防工业都是依靠这几条铁路联系。
除了李恪自身的产业在搬迁,跟他在商业上是盟友的那些企业家,他也在劝那些人早做准备,在四川等西南地区寻找新的厂址,并且停止在沿海地区的商业投资。
。。。。。。
12月12日,一大早,天还没亮,李恪的家门就被敲响了。
“什么事?这都还没天亮!”
虽然这么说,但李恪还是穿着睡衣起床了,旁边的张芸英睁开眼朦胧的眼睛,“达令,怎么了?这才五点多而已。”
“不知道,应该是发生什么大事了。你再睡会儿,我去看看怎么回事。”李恪一边穿衣服一边安慰道。
张芸英慵懒地点了点头,穿着厚厚睡衣的李恪则是在张芸英额头亲吻了一下就转身离开了房间。
打开大门,才发现是李浩文,看到对方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李恪有些诧异,“浩文,什么事这么着急?”
“老板,出大事了,张杨两人发动了兵变,委员长被扣押了,现在委员长生死未知。除了委员长,在西安的一应国府高官全都被扣押。”李浩文着急道。
“什么?”
李恪很是惊讶,他转头看了一下墙上挂的日历,‘12月12日’,没想到又是在这个时间,发生了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