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两百八十七章 南京保卫战(五)(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李司令那边让你带领撤下来的一部分残军退到江西休整,前线的战事暂时交给第3集团军总司令萧毅肃负责。”罗卓英回答道。

从李恪的最近的一系列命令看来,对方打算对整个战区指挥系统进行大换血。他们这边换成了其老部下萧毅肃,南边换成了旧部王成志,至于南京则是自己坐镇。面对这样的任命,即便是还在南京的老蒋却没有丝毫反对之意,可见一斑。

而且对方直接赶走桂永清,收编教导总队,明着抢军队。当然李恪对于那些立下战功的部队最简单的奖励就是直接送去新兵和武器弹药,助其恢复战斗力。有中央系的74军、第1军、第9集团军等,也有地方系的薛杨森部、郭汝栋部。

当然这些是因为李恪要留着防守南京所用的部队,所以优先补充。至于其他没在李恪留下名单里的部队则是被打发到后方休整、补充新兵,比如18军。

显然在李恪眼里,装备虽然能排在此时中队前列的18军,还不如杨森的20军等杂牌部队。

“名声尽毁啊,早知道当初就不该那么。。。哎,那么多枉死的将士,我这心里也觉得有愧。”陈诚不禁捶胸自责道。

“辞修,其实这事也不怪你,要不是委。。。要不是上面的问题,前线至于会败的这么惨?还有像桂永清越级汇报、临阵脱逃,也不至于让日军追我们追的这么惨。

而且打仗肯定是要死人的,而且撤退后,你也尽力了,用不着这么自责。”罗卓英劝道。

“尤青,你别劝我了。既然校长任命你为南京卫戍副司令,你就好好协助叔民防守南京,至于我也不知道怎么去见校长。”陈诚颓废道。

看到陈诚这么颓废,罗卓英自然看不下去,“辞修,其实你回去委员长不会责怪你的,毕竟你是替委员长背的黑锅,他反而会继续重用你。”

“或许吧。”陈诚知道罗卓英的意思,但他现在也没心情去想这方面,“吩咐下去,调萧毅肃将军等人前来召开军事会议,既然南京已经下令,我们就执行下去吧。”

当天,陈诚就在前线指挥部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宣布了李恪的任命,并正式把指挥权交由萧毅肃,并简单的做了一些移交。至于陈诚则是回到南京面见老蒋。

正如罗卓英所说,老蒋并没有问责于陈诚,反而是对其勉励一番,让其暂时去湖湖北,担任武汉卫戍司令,负责武汉的防务。本来老蒋想让陈诚担任湖北省主席的,但考虑一番,还是算了,而是让严重接替李恪担任湖北省主席。

不过湖北可是李恪的老巢,陈诚想过来摘桃子,即便是李恪不在湖北,但下面的人却让陈诚尝到了在前线为了争权挤兑李恪的后果。所以陈诚注定不会在武汉待多久,当然是这是后话了。

而罗卓英则是跟随陈诚一起回南京述职,担任那个并没有太大实权的卫戍副司令。

萧毅肃接管前线部队后,就开始做撤退计划。前线的部队连续作战几个月,必须得趁机下来休整一番,不然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参加后续保卫南京的战役。

不过无锡怎么撤退是个大问题,这里的战斗十分激烈,日军在这投入了两个师团的主力部队,约3万余人。

别看日军此时在长江下游有着10个师团,但战斗打到现在,除了后面增援的师团,最早参与上海战斗的那6个师团损失也不小,到现在加起来的伤亡人数也已经超过10万,所以很多日军部队都存在20%以上的减员。

而负责防守无锡及周边地区的中队,虽然有6万余人,但实力战力大减不少。特别是第5师这个甲种师,战前将近三万余人,中间经历过几次补充,到现在也有两万人左右还在战场坚持战斗。由于在撤退中,第2军数次殿后,为撤退部队争取时间,导致整个第2军由战前的六万人,变成了现在的不足四万。

第9军现在也只有一万多人,至于税警总团更是只有8000来人。当然三支部队的伤员加起来都有好几万,只是这些伤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回到部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