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三百六十章 第二次徐州会战(四)(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李恪接手河南的原因主要就是不想再次出现花园口决堤。第一战区撤销的时候,老蒋本来的意思是把薛岳的第一兵团等划入李恪的麾下,继续驻扎河南,而李恪则是把第3集团军和第22集团军划入第五战区,让李宗仁指挥。

但李恪直接拒绝了,因为他不想指挥桂永清等部,说白了就是不放心桂永清和黄杰等人。历史上兰封会战之所以战败,就是因为这两人临阵脱逃,导致门户大开,最后老蒋就采用了一个损人害己的方法,决堤黄河,迟缓日军的进攻。

有他在,即便是战事不顺,他也不会听老蒋的命令,决堤黄河,那样看似短时间阻止了日军前进,但却让黄泛区的各个地区遭受了毁灭性的的打击,一千多万人受灾,这可不是小事。

历史上这个决堤,老蒋成功的把锅甩给了日本人,不然就凭民愤,都能让他无法坐稳委员长一职。

要是说花园口决堤保住了武汉等地,倒还不算是一无是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用那么大的代价也没有保住武汉。

“根据第五战区司令部反馈回来的消息,李宗仁司令已经在制定撤退计划,并且把第11集团军以及孙桐萱等部布置在曹县、成武等地,阻挡14师团的南下。

其他的布置也都在陆续展开,唯有淮北地区,目前因为薛岳有自信守住淮河等防线,暂时没有太大的动作。”王之回答道。

“薛岳现在还有自信?整个局势已经对他很不利,还不撤退?特别是让27军来守侧翼,他这胆子也够大的。”李恪摇头道。

“估计是看到27军装备不错,而且还有着一个独立重炮团,防守淮南地区应该错错有余。”周而成笑着道。

“以桂永清的情况,你给他一个集团军,他都打不过一个师团。”李恪对于桂永清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那我们要不要提醒一下薛岳?”温应星试探道。

“我觉得最好别,毕竟对方是第五战区的人,我们这去提醒,就是越级。那样得罪的可不止薛岳,还有李宗仁。”周而成对于这些门清,提醒了的结果就是费力不讨好。

“没错。”李恪点头道,“让薛岳吃点亏,他就知道以后怎么用人,我们做好自己的就行。”

“总司令,还有个事,是游击队方面的。新四军那边这段时间很活跃,在江苏发展很快,而且还在津浦线袭击了日军的车站。”王之拿出文件夹最下面的一份电报说道。

“不说新四军,我们的游击队呢?”李恪把新四军甩给第五战区就是不想把这个烫手山芋握在手里,让李宗仁头疼去。相比于新四军,他还是比较关心自己训练出来的游击队。

对于游击战,李恪自然清楚其重要性,所以很早就在训练。不过因为很多客观原因,即便是李恪对游击队训练的投入很大,但成效并不是很大,毕竟他的军队主要还是在正面作战。

直到两个人的到来,他的游击队训练才开始逐渐开始走向正轨,并且效果都挺好。这两人分别是杨遇春和龚楚。

两人都是红军叛将,不过叛的原因不太一样。杨遇春是因为当初肃反,家里几十口人被杀,就脱离了红军;龚楚的叛出的原因也有肃反的原因,不过也有对未来的不自信等诸多原因。

杨遇春叛出红军后,投靠了复兴社,然后又投奔到同是黄埔三期、并且熟识的戴安澜,经过戴安澜向李恪推荐,就加入了李恪的旗下。李恪在考察了一番杨遇春后,发现其在游击战上面很有见解,这才委以重任,让其负责训练游击队,第六战区成立的时候,被任命为上校游击队长,负责指挥其训练的游击队组成的皖中游击支队。

至于龚楚,开始在粤军,抗战爆发后,被杨遇春推荐给李恪,现在主要是训练游击队的军官,军衔也是上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