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四百二十四章 冈村宁次的反击(三)(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六战区的游击队?李默庵负责的那个?”周翔宇自然知道六战区的皖中游击队,对于李默庵更不陌生。

国民党方面也意识到游击队的重要性,各个战区都有自己的游击队,有些是挂羊头卖狗肉,有些是真的在组建游击队,其中最为出名的无疑是戴笠组建的忠义救和六战区的皖中游击队。

忠义救跟军统的关系很密切,当然皖中游击队跟军统也有联系,毕竟在敌后活动,要是没有情报来源,肯定发展困难。虽然新四军也派了人去江南发展,但因为主力一直在江北,在江南的发展属于偷偷摸摸,规模不是很大,跟忠义救的冲突并不多。反倒是李恪下面的皖中游击队跟新四军经常发生冲突。

没办法,虽然李默庵是游击队总指挥,但实际掌权的却是龚楚和杨遇春这两个叛离gcd的将领。特别是杨遇春,跟gcd本就有深仇大恨,这就影响了下面的人。

即便是抗战爆发促使合作抗日,但国共的矛盾依然很大,加上杨遇春的影响,不少游击队军官都对gcd不太对付。虽然不是死敌,但关系也不融洽。开始新四军主要在江苏发展,但随着新四军逐渐壮大,跟国民党的冲突自然就越来越多。

新四军跟八路军不同。八路军能发展那么快,是因为华北的国民党军队败的太快,没有了国民党军队的制约,八路军的发展可谓顺利,现在甚至还控制了一半阎锡山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训练出来的山西青年抗日决死总队。

本来阎老西是打算训练出一支新军来增强晋绥军的实力,因为原有的晋绥军表现太让阎锡山失望了,迫切需要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于是就跟gcd一拍即合,然后阎老西出钱、出力、出人,组建了山西‘新军’。虽然各级军官都是是从晋绥军抽调,但政工人员都是gcd的人。

结果阎老西悲催了,自己花费很多精力训练出来的军队有一股做嫁衣的感觉。而在山西,原来的晋绥军战斗力一塌糊涂,中央军基本又在晋南,所以依然无法限制八路军的发展。在河北就更加顺利,也就在山东受到了一些阻力。

而新四军的发展就要曲折多了。新四军现在主要发展的地带就是苏皖两省,特别是江苏。但江苏可不是没有国民党军队,特别是苏北和苏中,可是有着大量的成建制的国民党正规军,想要跟八路军在华北那么顺利的发展显然不现实。

新四军在江苏发展,就是跟国民党军队抢地盘,自然就有冲突。在安徽也一样,甚至在安徽发展的阻力比江苏还大。江苏的国民党军队主要以韩德勤部为主,不过江苏的国民党军队不太斗得过新四军,很多时候都是吃亏。

但在安徽,就换了过来,吃亏的多是新四军。主要皖中游击队的实力并不差,李恪完全是按照gcd的方法打造的,对于思想工作也很重视,而且跟百姓的关系也相处的很不错。更主要的是,皖中游击队属于六战区,不缺装备,当然作为游击队,自然没多少重武器,但步枪、机枪、炮击炮、火箭筒等武器不缺。

甚至鉴于皖中游击队在敌后作战,可能经常缴获日军武器,所以皖中游击队在杨遇春的建议下一改之前清一色中正式步枪的武器配备,开始加入大量的日式装备。

在正面战场,经常有缴获日军武器,李恪的嫡系部队自然不会用日式武器,缴获的日式武器就得找个好去处,给游击队就是其中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虽然现在国民政府仍然在给新四军拨付武器弹药,但随着新四军跑到江苏后,补给运输困难,而新四军规模也扩大不少,步枪很缺。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争得过皖中游击队,所以在发生冲突后,一般是新四军吃亏。

不过杨遇春不傻,也没故意去找茬,毕竟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对于自己部下跟新四军发生冲突,李恪开始制止过,但后面老蒋插手甚至支持后,李恪就没管了,只是控制着规模,他也不想事情闹得太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