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四百四十五章 落幕(五)(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武汉,武昌。

作为武汉三镇的行政区和住宅区,此时的武昌已经没有多少人影的存在,能看见的,基本上是大街上的士兵。由于武汉撤退并不像南京那么匆忙,而且加上南京大屠杀的例子,所以武汉的百姓很多都选择了撤退,留下的则是基本涌入了法租界。

此时的法租界就跟当初上海、南京遭遇战争一样,大量涌入的百姓,造成整个租界人满为患。

相比于‘热闹’的法租界,武汉其他地区则是要冷清不少。

龟山炮台,此时李恪就在这里,现在武汉的军政要员基本上已经撤退了,六战区司令部也搬到了襄阳。之所以李恪在这里,因为他想看着武汉长江大桥完成最后一次使命。

武汉长江大桥就在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站在龟山上,李恪都能看到南岸蛇山之巅的黄鹤楼。

此时的武汉长江大桥上面,人头攒动,大量的士兵正在通过大桥进入汉阳,而在南岸的士兵撤退完后,这座大桥各个桥墩的炸药就会被引爆。

“现在鄂南是什么情况?”看着脚下的武汉,李恪有些惆怅。

“日军已经占领咸宁,其先锋部队正在前往江夏的路上,预计傍晚的时候就能进入武昌。我们在鄂南的部队主要从两个方向撤退,一个是经武汉撤退,其他的则是在鄂城{即鄂州}乘船抵达北岸的黄冈,然后进入鄂豫皖交界地区。”萧毅肃一一解释道。

虽然李恪这边已经决定放弃武汉,但不代表他就会放弃鄂东北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部队都撤到平汉线以西,相当一部分军队则是留守在鄂豫皖的山区。

“我们的部队还有多久能撤到北岸!”李恪询问道。

“中午应该就差不多了!”现在在南岸的部队主要是负责殿后的部队,所以速度要慢点,率先撤退的部队都已经撤离了武汉。

李恪点了点头。其实这场武汉会战,其实现在已经接近结束了。此时武汉的东边和南边已经门户大开,日军直接能长驱直入,特别是南边的日军直接从岳阳北上,迫使萧毅肃下令南岸部队全速撤退。

而现在战斗并没有彻底结束,在大别山以及豫南地区,日军6个师团的部队并没有攻破大别山防线,甚至在第2军的打击下,东久迩宫稔彦还折损了上万部队,一个旅团接近全歼。

但这并不能左右战局,现在大别山防线的战斗,无非就是不让东久迩宫稔彦的部队南下,让其他部队能安然撤退而已。

为了策应六战区的撤退,老蒋下令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出兵夹击东久迩宫稔彦的部队,缓解北线压力。

李宗仁派出了麾下由桂系军队组成的一个集团军,增援防守信阳的王鼎元部。东久迩宫稔彦也大吃已经,急忙让进攻进攻信阳的部队后撤,以免被前后夹击。进攻信阳的日军撤退,也让李宗仁大松一口气,他派出援兵的目的并不是要配合信阳守军跟日军大战,只是为了解围而已。

现在整个的局势,并不合适再扩大战争规模,中队需要休整,日军也一样,双方为这次大战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都需要停下来舔伤口。

“长官,外面有几个外国记者要采访你,其中有那个美联社的墨菲。”

“墨菲?他们还没撤走?”李恪虽然有些好奇这几个人怎么知道自己在这的,但也为这群记者胆大感到惊讶,“让他们过来吧!”

很快,李恪就见到几个鼻孔朝天的外国记者在卫兵的带领下来到面前,其中就有墨菲。

“李将军,没想到你还真的在这里!”

“墨菲先生,原来你是猜的,我还以为你真的知道我在这儿呢!”李恪笑着道,“你们怎么还没离开武汉?虽然说你们是外国人,但日军可不一定会怕你们。”

“李将军,我们也想走。我们本来是打算乘船去重庆的,但岳阳被日军占领,我们的船就不开了。然后我们打算乘火车走,结果车站的人说火车停运。”旁边的英国记者阿特丽抱怨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