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不错,中国的技术来自美国吧!”旁边一个法国记者说道。
“准确地来说,是美国和德国。”墨菲回答道,“特别是军工方面的技术,基本上来自德国。其他的,则是来自美国。”
说着这个,墨菲心里还是挺骄傲的,中国选择引进技术,选了美国和德国,而没有选英国和法国,这能说明什么?虽然现在美国还没有成为历史上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老大地位,但现在美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工业都超过了英法德等国。
现在的英法两国,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点,或者是意识到了不想承认。
“这么说中国人的技术跟英国、法国没什么关系了?”莫勒忍不住冒了一句。
莫勒的话,让阿特丽和旁边的那个法国记者很尴尬,也不知道这个莫勒是无意,还是故意这么说的。
“可以这么说,但中国也有自己的技术,比如说雷达,这个东西很多国家都赶不上中国。”墨菲解释道。
“雷达技术也是来自英国的,而且大英帝国的雷达技术更加先进!”阿特丽不甘地反驳道。
墨菲和莫勒两人对视了一眼,耸了耸肩,对这个英国同行的话显然不是很认同,但毕竟认识,也不想闹得太难堪。
。。。。。。
“李将军,现在日军已经占领武汉,对于后面的中日战争局势,你有什么看法?”墨菲问着面前的李恪,手上拿着笔,随时开始记录。
“放弃武汉,其实在抗战之初我们就预料到这个问题。武汉的放弃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在这场关乎国家兴亡的战争中败了,反而战争局势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相持阶段。”李恪微笑道。
“相持阶段?为何李将军这么自信,在外人眼中,甚至欧美国家眼中,中国先后失守南京、武汉两个首都,应该担忧才对。”墨菲继续问道。
“为什么要担忧,我们中国即便是遭遇一百次战斗失败,日本也别想灭亡我们。反倒是日本不同,现在日本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甚至在之前的战斗中,我们还俘获了一些年轻人,年龄不到20岁,可想日军居然把学生都派上战场了,我们有什么可担心的。
别看现在日军占领了武汉,甚至后面可能还会占领武汉周围的地区。但现在对于日军来说,占领一个地方就要分出一部分部队去留守,再怎么一个县城也得好千八百人,这么多县城,日军得拿出多少部队来防守?
战线拉得太长,日军的补给和防守越困难。而我们不同,更为便捷的补给线是我们的优势。后面几年,即便日军再发起进攻,也组织不了堪比这次武汉会战规模的战斗。我们现在做的,只需要休养生息,跟日军打消耗,消耗的差不多了,就是我们反攻的时候。”李恪淡淡道。
“反攻?”听到这个词,墨菲还是有些惊讶地,毕竟现在中队一直在败退,不过这话从眼前这个将军身上说出来,那还真有可能,“那李将军认为几年后会开始反攻?”
“短则三年,多则五年!”李恪想了一下,自信道。
现在是1939年,三年后也就是1942年,那个时候太平洋战争差不多已经爆发了,不说全面反攻,局部反攻还是有戏,说不定可以趁机收复武汉。
而5年后就是1944年,那个时候整个二战都在反攻。历史上中队到日军投降前都没发起像样的反攻,但这个时空应该不至于这么差劲吧!
墨菲当即就把李恪的话记在本子上,然后问道,“据我所知,贵国的副主席汪精卫先生现在已经在跟日本政府谈判,听说还准备建立一个新的中国政府,不知道你对这事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