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四百四十七章 休整(一)(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日军占领武汉后,短时间也无法发起大规模的作战,所以双方陷入了一段‘和平时期’。

李恪在接受墨菲采访的那番话很快就公布出来,‘相持阶段’的提出,让目前的中国增加了不少信心。趁着这段时间,国民政府也对军队进行大幅调整,各个部队都开始互换部队,这也带来了不少的人事调整。

胡宗南升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紧随其后,斯鹏文升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的15集团军副总司令不到半个月就转正,成为黄埔学生第三个集团军总司令。

这次李恪的六战区调整幅度很大,萧毅肃调去担任军令部担任政务次长,在军令部中地位仅次于部长徐永昌。周而成仍担任安徽省主席一职,但卸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一职,由孙立人接任,王鼎元升任副总司令。

邓锡侯调回四川担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协助汤子模处理好川康军务{贺国光调任宪兵司令兼任重庆警备司令},王公亮第44军同时调回四川,李家钰接任22集团军司令一职。萧之楚重新担任30集团军司令{黄百韬第10军被调走后,该集团军番号很快被顾祝同撤销编制},马占山调至宁夏担任东北挺进军司令兼黑龙江省主席。

调整后的第六战区,下辖第3、第4、第22、第27、第28、第29、第30、第33,共8个集团军、24个军,以及其他独立部队。

其中第3集团军下辖第2、第25、第45、新1军,四个军,驻扎在襄阳、随县等地;

第4集团军下辖第6、第17、第67,三个军,驻扎在驻马店、确山、汝南、泌阳、正阳等地;

第22集团军下辖第16、第47、第82、第95,四个军,驻扎在黄安、新县、霍山、岳西、麻城、英山等地;

第27集团军下辖第19{原李韫珩部}、第20、第24,三个军,驻扎在荆州、江陵、公安、监利、石首、潜江;

第28集团军下辖第9、第50、第89,三个军,驻扎在荆门、沙洋、钟祥、京山、天门;

第29集团军下辖56军,驻扎在南漳;

第30集团军下辖第26、第72、第84,三个军,驻扎在宜昌、当阳、恩施、巴东等地;

第33集团军下辖第10军、第59、第78,三个军,驻扎在襄阳、老河口、十堰、南阳。

而周而成还兼任鄂豫皖游击总指挥,负责指挥第4、第22集团军,以及六战区在鄂豫皖三省的游击队。原六战区游击总指挥李默庵在刘戡和陈明仁的保荐下,调任第72军军长。

除此之外,六战区下面各个师也开始进行了调整,便于消除内部派系问题,以及整编川军。自此原川军除了留守四川的,出川抗日的川军中,除了刘湘嫡系唐式遵部在三战区,孙震部在五战区,其他的川军尽皆归属李恪的六战区管辖。

六战区的8个集团军番号中,川军系统就占了四个,这自然不利于部队整合,所以打算编制势在必行,也有利于川军彻底中央军化。

就在李恪这边忙着整顿六战区军务的时候,此时国内外的局势也在发生着变化。先是汪精卫在上海公开发表中日合作的言论,继续朝着卖国的死路前进,对于汪精卫的事情,李恪并不是特别关心,从当初刺杀失败后,他就知道会有今天。

李恪关心的反而是东北以及欧洲的事情,就在武汉会战期间,日军在诺门坎对苏军发起了一次武装挑衅,直到9月中旬才结束。这个时空的诺门坎战役跟历史上又有了一些变化,当然还是日军失败了,不过苏联却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要不是因为欧洲的战争爆发,或许日本还不会跟苏联停战。

四个多月期间陆陆续续发生的冲突{主要在七月和八月,这两个月的规模较大},苏联付出了4万多人的伤亡,其中战死者超过1.5万人,更主要的是日军坦克被击毁480多辆,装甲车210多辆,战机260多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