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飞机公司就是历史上那个有名的直升机生产商,不过现在名声不显,因为旗下的p-39获得政府的大量订单这才成为一流的航空制造公司。
李恪直接控制的航空公司有两家,分别是美华航空以及共和飞机公司;占股的航空公司也有两家,分别是北美航空公司以及波音公司。尴尬的是,这四家公司都没有自己的战斗机。
美华航空获得了美方的运输机订单,编号c-45{历史上没有},总共600架的订单,加上本身还有不少客机订单,也没多余的功夫去研究战斗机。至于共和飞机公司现在倒是根据军方需求研制一款战机{也就是p-47},不过现在连原型机都没生产出来,所以没辙。
而波音,除了民航客机方面,主要在生产b-17轰炸机以及研制性能更好的超级轰炸机;北美航空公司则是正在研制b-25以及为英国研制比p-40更加优秀的新式战斗机{也就是后面p-51野马}。
这么看,其实北美航空公司的战机或许很快就会面世,但现在依然还处于研制阶段,符合英国需求的原型机还在组装中,并没有展开试飞。
如果李恪不着急或许能等等p-47或者p-51,但现在两款战机都还没试飞,即便是等,短时间也很难获得。反倒是已经大量生产的p-40可以拿来应应急,不过这飞机并不是李恪旗下公司生产的,想要获得技术,不仅仅需要寇蒂斯--莱特公司同意,还要公关美国政府。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获得这个生产技术,但李恪依然让赵天佑去试试,要是代价太大,他宁愿等性能更优异的p-47或者p-51。
“叔民,各个部队都已经到达指定地点,是否开始反攻?”就在李恪想事的时候,温应星的话在他耳旁响起。
李恪当即反应过来,“肯定开始反攻,让日军嚣张了这么久,现在也该我们表演了。”
这段时间,日军可谓嚣张至极,不仅占领了随县,还包围了枣阳,还打算进攻襄阳。倒不是六战区的部队不敌,而是李恪故意的。主要是之前日军的主力都在一起,李恪想吃却找不到地方下手,所以李恪就让前线部队有计划地撤退,把日军的战线拉长,然后再寻找其薄弱处,再全面反攻。
反攻主力,就是李恪之前组建的三个机步师,利用其机动性,分割日军,紧接着后续部队跟上,把日军分割包围。
之前的战斗,让所有参战部队打的很憋屈,本来可以守住的阵地,最后都因为上级命令而被迫放弃。并且不让他们反击,心里自然憋的慌,随着反攻命令一下,这些部队就像饿坏了的猛虎,看着战线分散的日军就像看到美味佳肴一样,直流口水。
特别是廖耀湘、胡琏、赵君迈三人,指挥着各自的机步师,就像一支离弦的利箭,专门朝着日军的致命处冲去。
作为随枣战场的唯二两支机步师{赵君迈部在豫南战场},作为两支部队的指挥官----廖耀湘和胡琏,也都卯足了劲,隐隐有争锋的意味。
廖耀湘的新编22师,直接半天就冲破日军第13师团一个联队的防线,逼近枣阳,很快就能解枣阳之围;而胡琏率领的102师则是占领了位于日军后方的钟祥。而且两支部队完成各自的当前任务后,就继续推进。
“叔民,这二人这么针锋相对,会不会不太合适?”温应星知道李恪不喜欢内部争斗,便有些担忧。
“无妨。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适当的竞争是可以允许的,我可不想下面的部队变得毫无斗志。”李恪微笑道,“我倒要看看,冈村这个老鬼子如何接招?这一仗,我们的目的就是打疼他,让他知道,在湖北,谁的拳头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