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这段时间,主要忙着《租借法案》一事,就在其准备过几天回襄阳的时候,王雨琪找来了。那天李恪刚好跟父母等人家人在一起,王雨琪和其父亲前来拜访李登泰。
王雨琪的身份,其父也知道,之前为了不给家里惹麻烦,都差点断绝父女关系,关系也变得很淡。不过毕竟是亲人,血缘关系在那摆着,所以对于女儿的请求也就答应了。看见王雨琪跟随其父来了,李恪当时就猜到对方来意,拜访自己父亲是假,找自己才是真。
现在重庆的氛围很怪异,国民党政府这边对于gcd的指责愈发严厉,火药味十足。虽然gcd团结了不少民主人士,但这次国民党政府舆论工作做的很好,加上又是中央政府,占据着所谓的‘大义’,也就得到不少支持。
李恪也觉得有必要跟gcd方面谈谈,虽然暂时无法插手,但也不想看到局势愈加恶化,即便是发生了大规模军事冲突,也最好克制,别引发内战,所以他就同意了周翔宇的秘密见面。
虽然军统、中统对gcd的监视很严密,但周翔宇自然有办法摆脱跟踪,李恪就自然更不用说了。最后两人选择在綦江的第一兵工厂见面,可见李恪的自信,当然,周翔宇也做了一些化妆,除非特熟悉的人才可能认出来。
周翔宇来到第一兵工厂的时候,李恪正在视察马克沁重机枪车间的生产情况。虽然现在中央军很多都开始用德制mg-34通用机枪来替换马克沁和捷克式,但并不意味着后两者就停产了,就算是德队里依然有大量的马克沁机枪存在,中队更不可能把这款武器仍在仓库里,让前线部队缺少机枪。
而且mg-34的生产速度并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工艺复杂的原因。所以李恪就让兵工署着手研制新式通用机枪,这次他倒没有参与设计,而是画出了大概图形,说一些结构构造以及技术特点,而模板就是历史上德制的mg-42,不过借鉴了其很多优点,除了射速。
本来对于中工产能来说,步枪子弹都无法做到充足供应,以历史上mg-42的子弹射速,即便是生产出来,也根本不敢用。李恪看重的是mg-42的生产工艺,不仅简化了生产流程,还节约了成本,这才适合中国。
中国现在的工业实力本来就不好,没法跟美英德等国相比,倒是苏联的粗放、实用的风格比较适合中国。
李恪视察的这个车间,并不是生产步兵使用的马克沁机枪,而是马克沁改版,作为防空武器使用的。是由四挺马克沁组装在一起的防空武器,学的苏联,这不比博福斯40mm高射炮和克虏伯88mm高射炮威力差,关键是成本低,生产工艺也比专门的高射炮简单。
对付低空的飞机,四联装马克沁比高射炮好用,在高空则是高射炮的主场。
“这个四联装的马克沁,每个月能生产多少?”李恪问着旁边的兵工厂负责人。
“现在每个月能生产60具,现在机床设备等缺口很大,加上日机的轰炸,产量一直上不去。等后面设备这些补充后,产量就能增加不少,现在只能优先补充重庆等地。”兵工厂的厂长的态度很谦卑,即便是李恪已经不担任兵工署的署长,但兵工署内部的人,都知道对方才是兵工署的实际主事人。而且这位厂长,就是李恪提拔起来的。
李恪点了点头,“当前可以从简化工艺上面着手,兵工署不是有激励政策吗?这个一定要重视。还有注重防空,现在日军飞机已经夺去了制空权,必须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每个月生产60具,看似数字小,但要是换成另外的说法,那就不一样了。60具四联装防空版马克沁,其实就是240挺马克沁重机枪,一年就是将近3000挺马克沁重机枪。要是按照一个步兵师100挺重机枪来算的话,不算损失这些杂七杂八的因素,就凭这个数字就可以装备30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