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四百九十四章 血战缅甸(三)(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就这样决定。”罗斯福直接拍板,然后对史迪威说,“约瑟夫,你明天就飞往缅甸,敦促中队南下支援英军。”

。。。。。。

美国的强势插手,也让中英两国暂时放下了不和,中缅印战区也很快成立。老蒋自然是中缅印战区总司令,李恪担任中队总司令,韦维尔担任英军总司令,史迪威兼任美军总司令{美军只有飞虎队这一支部队}。由于老蒋不负责实际指挥,史迪威成为了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

老蒋担任了战区总司令也很高兴,就下令李恪让远征军南下,协助英军抵抗日军的进攻。

老蒋这么说也主要是应付美国方面,私下却跟李恪说,看实际情况决定。老蒋知道李恪不太喜欢他干预指挥,所以老蒋也没说太多,他相信李恪会处理好这些事。

老蒋既然发话了,李恪也就下令部队继续南下。由于在之前远征军放缓南下速度期间,日军第55师团已经占领锡当河上唯一一座桥梁,突破了英军设立的锡当河防线,并在海军协同下进攻仰光。

此时南下仰光已经没有了必要,先不说仰光附近已经无险可守,而且日军很有可能在仰光登陆,即便是能赶到仰光,李恪也不会让部队前往仰光。

英军败局已定,李恪不会那么好心去帮忙。而且根据仰光等地传来的情报,现在的英军已经没有了作战的心思,到处都是拿着行李的英军士兵,这哪是打仗,简直就是旅行。说不好现在英国人已经打算放弃缅甸,退守印度,此时南下仰光,百分百被英国人卖了。

现在李恪要做的就是守住腊戌和密支那,腊戌关乎滇西安全,密支那则是通往印度的必经之路。缅北没有通往印度的道路,只有曼德勒等地有一条路通往印度东北部的英帕尔,所以中国要想打通通往印度的道路只能从密支那这里重新修建一条。

不过防守腊戌,肯定不能就待在腊戌不动,这样就算是守住了,整个缅北局势也会对中国不利。所以李恪便下令第2军即刻南下,乘坐火车前往同古{现在叫东吁,也有叫东瓜的},在同古---彬文那{即内比都,也叫平满纳}---曼德勒布防,其中胡琏的102师接替英军驻防同古。

其实新5军前往同古更快点,不过新5军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一直没有参加过抗战,虽然军官有不少有经验,但90%以上的士兵没有作战经验。把新5军放在最前线,要是出现特别状况,很容易出现溃败的局面,所以李恪才让更远的第2军南下同古。

至于第5军则是开至曼德勒附近集结,作为机动部队使用。第5军作为中国版美械军,虽然武器装备等不如美国原版的部队,但机动性却是很强,每个师都有汽车超过500辆。至于腊戌,则是交给了余程万的27军防守。

东边的掸邦高原是腊戌的东边门户,虽然丛林密布,谁知道日军会不会在缅甸独立军的帮助下穿过掸邦高原直接出现在腊戌,然后切断远征军的退路。所以李恪也没忽视这里,安恩溥的第60军两个师分别驻扎在垒固和东枝,杜聿明的第5军则是驻扎在景栋、孟畔等地,拱卫腊戌的南大门。

要是旁人,可能觉得李恪这么布置没什么问题,甚至英国人也没发现什么端倪。不过要是知道远征军这几支部队的情况后,估计不仅英国人,就连美国人都会大骂李恪不厚道。

很简单,胡琏的102师是机步师,这可不是之前那么东拼西凑出来的机步师,而是真正的机步师。由于装备问题{没办法,第一批的20个美械师已经分完了,第二批美援物资还没到},102师以及整个第2军都没换装美械,也是目前进入缅甸唯二不是美械的部队,另一个是滇军系统的60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