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五百一十八章 局势(六)(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朝鲜方面也是一样,大量的年轻人被强征入伍,相比于伪满洲自成体系,朝鲜人则是直接编入日军。

在眼前的少佐主动承认错误后,渡边正彦也没逮着不放,毕竟这些地方都是刚刚占领,日军对地形不熟悉,而且还有个原因就是地方太大了。

苏联这个国家人口本来就不多,两倍于中国的领土,人口却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而苏联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西比利亚地区很少,远东这边就更少,日军的占领地用地广人稀来形容正合适。

偌大的占领地,就算是藏个万把人的游击队都没问题,而且只要在日军占领区遭到打击,他们就退入北面的森林里,日军根本拿他们没辙。

日军打算用对付八路军的方法来对付苏联游击队,就是通过修建炮楼来封锁八路军游击队的活动。不过这个办法在苏联占领区其实并不适用,先不说沿公路,就算是沿着铁路也都够日军喝一壶的。日军控制的西伯利亚铁路就超过3000公里,就算是隔1公里修建一个炮楼,一个炮楼一个分队的兵力,就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就得需要数万兵力驻守。

更何况一个炮楼只有一个小队,对付装备差的八路军或许没什么,但对付苏联游击队还是不够看,毕竟苏联游击队也有火箭筒,一般的炮楼根本扛不住。

不过炮楼还是要修的,只不过相互之间间距较大,每个炮楼兵力也变多了。没办法,苏联占领区地方太大,日军运输只能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公路运输的成本太高。毕竟这个时候的火车都是烧煤,无论是苏联占领区,还是东北,就不缺煤。

所以现在日军开始抓捕苏联人修复西伯利亚铁路并修坚固的炮楼。西伯利亚铁路是必须防守的,即便是工程量大,日军也要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修建炮楼,用于确保铁路的安全。至于西伯利亚铁路北边的占领区,则是采取重点防守策略,主要在重要城镇驻扎军队。

按照日军的计划,每个炮楼驻扎一个日军小队和一个连的伪满洲,而且这些日军也加入了大量从朝鲜强征过来的朝鲜籍士兵,用于腾出日军主力,渡边正彦的部队就是这样。

在战斗之初,渡边正彦从关东军司令部贬到了前线作战部队担任联队长,不过在对苏作战中十分勇猛,最耀眼的一仗,以一个不满编的联队歼灭了苏军两个师,击毙苏军超过7000人,俘获上万人。

这样的战例子其实在这3个多月的战斗中并不少,经常出现一个联队击败苏军一个师的战果。其实论装备,虽然现在苏联的先进武器都集中在了欧洲,但远东的几个方面军士兵都是临时扩编起来的新兵,加上大清洗让苏军指挥层很糟糕,日军虽然装备差点,但在训练上强于苏军,所以在整个战斗中,苏军基本上是节节溃败。

假如要是日军面临的是苏德战场的苏军,肯定打的不会这么轻松,甚至还有可能被苏军教训。可惜精锐的苏军都在苏德战场,在德国的攻势下,斯大林根本不敢把精锐部队东调,或者说斯大林已经暂时放弃了远东地区。他不认为日军可能攻打到乌拉尔山,西伯利亚糟糕的的交通足以让日军崩溃,所以打算想解决了德军再对付远东的日军。

也因为在之前的战斗中表现颇佳,渡边正彦晋升了,不仅军衔变为少将,而且还成了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旅团长。他的旅团将近三分之一的士兵都是朝鲜人{二鬼子中,朝鲜籍士兵多在关内战场和关东军,琉球籍士兵和台湾籍士兵多在关内的南方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除了自己本身的旅团外,他还指挥着伪满洲的一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团,至于防区就是赤塔至尼布楚的铁路沿线地区。

现在的他也没法给重庆传达情报,即便是传递了,也不是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所以他想的是如何尽可能立功,然后调离这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