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一段时间,薛岳指挥20军队进攻岳阳、临湘的战斗一直不顺利。而且河南的战事一溃千里也影响了第九战区的士气,不过随着20军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消息传来,又极大地鼓舞了将士的信心。薛岳便以18军、74军为主,第9军、第89军为辅,经过两天的激战,击败固守岳阳、临湘等地的日军,最后攻至汀泗桥。
要是薛岳指挥的部队继续打下去,江北的3个日军师团,也就失去了长江这条最后的退路。
见澄田有些意动,旁边的两角业作少将也建议道,“现在我们3个师团就缺一个带头的,而我们师团的情况最糟糕,距离武汉最远。只要支那军队腾出手来,我们就是最先被吃掉的。
而且我们的弹药严重不足,撑不了几天了,要是再迟疑,我们都得交代在这儿。”
“轰。。。。。”
突然,一阵阵炮声突然响起,整个大地都在颤抖。澄田睐四郎知道,中队又要开始进攻了,看了看放下饭盒拿起步枪冲出去的士兵,他也不禁有些犹豫。
“给司令官阁下发报,我师团弹药不足两日之数,无法继续坚守,若无弹药补给,我部将于今晚向长江突围。希望司令官阁下调拨船只,便于我部渡过长江。”
澄田睐四郎最终还是做出了撤退的命令,当然无论横山勇是否答应,他都会撤退。日军的师团长自主权很大,给横山勇发报,是照顾其作为司令官的面子。
横山勇虽然恼怒澄田睐四郎的擅做主张,但他不会像牟田口廉也那样,直接把对方师团长一职免掉。既然39师团要撤退,其他两个师团也没理由留下,所以横山勇当即下令3个师团同时撤退。除了39师团退至武昌,其他两个师团则是退回汉阳、汉口,负责防守武汉。
局部撤退可以,但是全面撤离武汉,横山勇做不了主,所以他在等河南的战事,要是这边能打通平汉线,他就可以率军反击。
日军要撤退的消息,李恪这边通过‘顺风耳’提前得知了,追39师团不好追,但是堵住从汉川南撤的58师团却是没问题。
知道日军要跑之后,王成志便下令24军负责追击39师团外,17军则是沿着汉宜公路东进,截断日军58师团的退路。郑洞国这边则是让第10军死死咬住58师团,让它没那容易跑掉,另外三个军则是负责包围孝感的日军第34师团。第2军和第27军,一个从西边、一个从北边对向武汉的外围阵地发起进攻,第82军则是下黄陂,回归李家钰指挥,负责进攻武汉以东的日军。
这些布置一旦完成,中队就能从西、北、东三面包围武汉,只有南面暂时没有中队。要是薛岳能够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南边的大门也会关上。
对于这些命令,李恪并没有干涉,他必须给王成志留一定的空间,不然即便是对方再大度,也会不满自己架空对方。两人的关系,自然就会出现裂痕,那样正好是老蒋想看到的。
这场战斗其实到了这个地步,关键就看河南的战斗。
。。。。。。
远在许昌的吕公良,并不知道自己防守的许昌,成了武汉一战的关键。为了保证武汉不被毁掉,李恪肯定不会让部队进攻城区,那样就必须逼日军主动撤离武汉,不然李恪直接可以让伞兵空降阳新或者瑞昌,但是李恪并没有那么做。
要想逼日军主动放弃武汉,只有让日军意识到防守武汉的希望没了,才会认清现实。
“杀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