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五百七十四章 缅甸之行(二)(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要是重兵防守黄河下游以及陇海线等地,势必会削弱长江下游的兵力,而中国第三战区就在旁边,看到防守薄弱的下游地区,肯定会发起进攻。可要是重兵防守长江下游,中队很有可能切断津浦线,那样长江下游的部队就跟华北的部队失去了联系。

松井太久郎眉头紧皱,“支那人会想到进攻北方吗?据我所知,支那政府中进攻我们所在的南京呼声很大。”

“要是没有李恪,支那军队或许会直接进攻南京等地。可是有他的存在,这就不好说了。”冈村宁次摇头道。

“这个李恪,实乃帝国大患。”松井太久郎咬牙切齿道。

“现在说这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冈村宁次无奈道,“我们应该想办法挽救帝国于危难之中,我不希望我是最后一任派遣军司令官。”

要是抛开国家和民族因素,冈村宁次其实还挺佩服李恪的,他甚至想跟对方交朋友。他跟李恪打交道,是从武汉会战开始,他就领教到了这位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中国将军的厉害之处。虽然最后他在武汉会战中击败了李恪,并占领了武汉,可他知道,这场大战没能消灭中队主力就已经输了,漫长的补给线和宽阔的占领区将会是日军的噩梦。

果不其然,在随后的随枣会战中,日军的弊端就暴露无遗,最后失去了随枣会战的胜利,还丢失了豫南。可以说冈村宁次卸任11军司令官是带着遗憾而去的。

‘最后一任司令官’这几个字眼让松井太久郎突然患得患失起来,“我们有办法避免吗?”

“有!”冈村宁次肯定道,但其接下来的话就让松井太久郎刚刚燃起的希望破灭了,“除非大本营向派遣军增加至少15个师团用于防守山东、苏北、皖北一带,派遣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15个师团?”松井太久郎喃喃道,“大本营哪来的那么多部队。而且冈村君是不是太看起的支那军队了,要知道在不久前,支那第一战区才遭到惨败,即便是能够重整旗鼓,面对皇军依然不敢应战。”

“要只是支那第一战区的部队,我只需要再往郑州、开封一线增加5个师团就足以挡住支那军队。可真支那军队打算沿着黄河或者陇海铁路进攻,支那第六战区的部队肯定会出动。

之前,支那军队败于皇军之手,那是因为指挥官无能,可卫立煌并不是无能之辈,李恪就更不用说了。”冈村宁次忍不住泼冷水道。

“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松井太久郎问道。

“补充第12军所辖6个师团的部队缺口。然后把23军调至徐州,把南方军调来的4个师团中的2个划给23军,让23军保持5个师团的机动部队,根据具体战况参战。同样13军也要组建一支机动部队,用作支援。”冈村宁次吩咐道。

“这样有用吗?”松井有些怀疑,“我们怎么确定支那军队会从哪里进攻?”

“有用,我们只要盯着支那第六战区的部队就行。无论他们进攻哪里,肯定会出动第六战区的部队,只要第六战区的部队出现大规模调动,我们就能判断出他们的进攻方向。

只要判断出他们的进攻方向,我们就能在支那军队进攻前,派出机动部队,这样就能尽可能减少兵力不足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冈村宁次认真道。

冈村宁次知道大本营现在不可能给他太多的增援部队,之前答应的10个师团已经是大本营的极限了,再要援兵,估计都把把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充入部队。就连这10个师团,18岁以下,45岁以上的士兵都占了相当一部分,可见国内已经没有合适的年轻人了。

而且这10个师团中,有3个是从朝鲜和台湾抽调的,这三个师团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朝鲜人或者台湾人,也就军官大部分是日本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