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五百九十一章 战鼓再起(三)(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如果在战争初期,日军自然不会顾虑这么多,只要能赢得战争就行。但现在不同,像冈村宁次从武汉失守就猜到了这场战争的结果,日本注定会失去这场战争的胜利,只是时间早晚而已,除非现在日本愿意全面撤出中国,但他知道大本营不可能同意的。

既然这场战争的败局已定,他做的就是尽可能为帝国战败拖一点时间。挖开黄河的计策虽好,但后果是什么,冈村宁次也能想到。黄河决口、豫东、皖北等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会沦为泽国,中民死伤数字肯定不小,到时候势必震动中外,而中国政府肯定会在战后追究责任。

数十上百万的死伤,冈村宁次都不一定能逃脱干系。其中缘由,冈村宁次自然不会对外说,而且这些派遣军高级将领也不会当众反对这个建议,谁知道下面一些激进的军官会不会干出刺杀的事情。所以冈村宁次都没有表态,只是让人先去调查,看挖开黄河的建议是否可行。

。。。。。。

在中队这边开始准备陇海线作战的时候,8月15日,陈诚亲自坐镇衢州{第三战区长官部驻地}指挥第三战区和第六战区共8个集团军发起对南昌的进攻。

为了这次进攻,陈诚也是动了真格。其本部的第10、第19、第20集团军都投入了战斗,除此之外还有第12集团军也加入了对南昌的进攻。这4个集团军由薛岳指挥,是进攻南昌的主力。

除此之外,第25集团军自徽州、宣城向池州、铜陵做出进攻姿态,第32集团军自浙西、浙南向浙东做出进攻姿态,第26集团军充当总预备队。

这是第三战区的兵力部署,第六战区也参与了这次进攻,即陈明仁指挥的第27集团军沿着长江北岸进攻,直指安庆。

为了让日军相信中队是真的打算顺江而下收复南京、上海,陈诚还给李宗仁下令,命令苏鲁战区出动军队配合。当然陈诚也没指望苏鲁战区能干什么,别看苏鲁战区有着2个集团军共7个军,但总兵力少的可怜,只有不到20万人,战斗力较强的只有李仙洲本部的92军,以及21集团军下属的两个桂系军即第7军和第48军。

虽然有着‘钢军’之称的第7军,但是装备和武器弹药是硬伤,而且他们周围有着至少10个日军师团,作用也就是牵制住两到三个师团而已。

南昌一战,声势浩大,不仅仅是集中了8个集团军近百万军队{实际作战的其实不到50万},而且还有3个航空师助阵。

航空师是从43开罗会议结束后开始实行的编制,便于适应战争需要。一个航空师一般下辖3个大队,但根据作战情况,会在2至9大队之间波动。截止南昌战役展开,中国空军有14个航空师,其中驱逐机11个,运输机师3个,另外还有若干的独立轰炸机大队{轰炸机都以大队独立编成,战时加入航空师作战}、运输机大队,总共各式飞机4000多架。而且这不算美国派驻中国的援华特遣队和轰炸机联队{皆为b-29,用于轰炸日本本土

这两个航空师一共有9个驱逐机大队,2个轰炸机大队{临时编入}。驱逐机大队中有2个p-51野马大队,还有2个p-40大队,2个p-39飞蛇大队,3个q-2d大队。加上轰炸机,这就是有着400余架作战飞机,虽然数量跟日军差不多,但是制空权却是牢牢地掌握在中国空军手中。因为日军目前没有一款战机可以匹敌野马,所以这两个野马大队在其他作战飞机的辅助下,直接称霸了整个南昌战役的天空。

虽然日军在南昌、安庆、九江等地集结了8个师团的兵力,但总共兵力加起来也不到20万,在数倍于己的中队进攻下,依然输多赢少。虽然中队是以多欺少,有点胜之不武,可战场上谁管这些,能打赢就行,谁叫你不增援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