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五百九十四章 战鼓再起(六)(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河防防线虽然可以凭借地利防守,但防线过长,当天晚上第5军就攻破了河防防线,于第二天上午攻至新郑城下。而在第二天凌晨,在第5军的而配合下,71军也攻破了河防防线,意味着林芳太郎寄以厚望的河防防线还没有坚持到一天就宣告失守。

无奈,林芳太郎只能让部队收缩防线,然后让司令部汇报自己这里的情况。而在中队右翼,第26军则是在第二天攻破了只有一个大队日军防守的尉氏,并正在清剿日伪军残余;第6军更是在第一天晚上就攻破了通许,第二天清晨就歼灭了城里的1500日军和2000伪军,并占领通许。

前线军队的进展顺利,让南阳指挥部上下的心情都很轻松,不过也有愁眉不展的,那就是卫立煌。

“110师团可是个硬骨头,现在林芳太郎收缩了防线,就算是第5军和第71军想要拿下新郑,也得费不少时间。”卫立煌指着地图说道,“而在登封、洛阳这边的战斗并不是很顺利,要是洛阳日军逃跑,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诸位先生,我觉得可以留出一部分军队包围新郑,以主力绕过新郑,一部向西策应第六方面军对登封的进攻,主力则是进攻郑州。同时尉氏的军队北上中牟,切断开封和郑州之间的联系,并占领黄河铁桥。”史迪威不甘寂寞地说道。

这次陇海线作战,主要指挥官有4个,除了李宗仁、李恪和卫立煌外,史迪威也在其中。史迪威也想重新塑立自己在中队中的威望,所以便积极地发表看法。

“史迪威参谋长说的不错,我们没必要在新郑这里浪费时间,我们的目的是郑州,至于新郑的敌人可以让二线部队去进攻,顺便磨砺一下部队。”史迪威的建议是合理的,李恪自然不会反对。

“叔民,那你觉得让哪几支部队去进攻新郑?”李宗仁看向李恪。

“以14军为首,加上第15军、第53军。”说到这儿,李恪下意识看了一眼卫立煌,见对方并没有不高兴才继续说道,“困守新郑的110师团兵力仅仅一万出头,有着炮火和制空权,攻下新郑并不困难。”

14军是早期的中央军嫡系部队,而是也是比较早就换装了国械。跟大部分中央军一样,虽然装备变好了,但是战斗力却没有怎么上升,14军所以才会从一流部队,沦落到二流部队,连首攻都混不上。而卫立煌就是14军第一任军长。

“这个倒是可以,新郑的日军并不多,而且这3个军也有8万多人,而且占据优势。”李宗仁点头道。

几人意见统一后,命令很快就下达下去。在14军赶到后,杜聿明就把新郑交给14军等几支部队去打,并派出一个师向西进攻密县,配合16军和38军拿下登封。而杜聿明则是率领第5军和第71军主力共5个师,绕开新郑,向郑州进攻。

而在右翼,26军拿下尉氏后,便与84军一起北上,进攻中牟,进而切断开封和郑州之间的联系。

随着局面打开后,加上后续的部队也开始陆续抵达。指挥部便下令以20军和13军、27军组成突击群,从扶沟、太康等地出发,分别进攻柘城和睢县,分两路进逼商丘。而第6军除了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通许外,主力向东北突击,攻占兰封。

不得不说,这个打法很冒险,步子迈的太大,很容易扯着蛋。但好处就是,能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只要日军无法击败中队,后面的战场局势就会朝着对中队有利的方向发展。

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四人最后还是达成了统一意见。现在他们手上的军队值得去冒险。他们手上有20多个军,总兵力有80多万人,而正面的日军第12军总共加起来都没20万人。这不是抗战之初,而且进攻的中队也不都是之前豫中惨败的那些部队,集中了包括第1、第5、第6、第16、第20、第27等战斗力较强的部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