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在本土依然有百万大军,你们想要在本土击败帝队,并没有那么容易。”永津佐比重嘴硬道。
“百万大军?难道都是一群学生兵吗?只要盟国出动潜艇和军舰封锁贵国对外联系,没有海外的物资补给,贵国还真的打算拿竹竿来当武器不成?”李恪冷笑道。
“竹竿当武器?”永津佐比重不明白什么意思,不过李恪说的倒是没错,若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帝国还真的到了末路了,自己就算是站出来劝降又有何妨。想通这点,他便答应了这个赌注。当然他心里觉得,半年内中队拿不下台湾。所以他才会同意这个赌注不对等的赌局。
。。。。。。
竹下义晴打算突围的事,李恪自然不知道,不过此时就算是竹下义晴突围也改变不了战局。随着考城被刘戡率部拿下,李恪手上可用的军队又多了不少,而日军依然不见有多少援军增援济南至徐州一线的,除了从豫东逃回去的3个半残师团,之前被派到黄河北岸的3个师团则是回到了南岸,并进驻济南至济宁一带,加强津浦线的防御。
现在冈村宁次能靠的,也就这3个损失不大的师团,至于逃回去的3个师团,就剩两万多残兵败将,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可以说豫东一役,遭到重创的日军已经开始露出了疲态,而且兵力不足的问题暴露的更加显露无疑。
而在山西由八路军发起的主动作战,大同一役在日军的反击下,战斗规模大幅缩小;反倒是长治这边,虽然日军最后还是守住了长治城,但是周边的县城大部分被八路军占领,日军只能确保邯长公路的安全,而长治通往太原和临汾的公路已经被八路军所占领。
这意味着在山西的作战也差不多接近尾声,不过为此日军依然付出了上万伤亡的代价。这个数字看似比豫东或者豫北的损失小不少,但也不看看面对的是什么敌人。虽然八路军在山西的两次作战都最后失败,但也不是没有收获,而且也看出了日军的颓势。
而在这个情况,豫北的日军也开始撤退了。日军放弃了焦作、济源、新乡,把剩余的部队集中布置在汤阴、安阳和濮阳,以及山西的晋城。而在山西,日军也开始收缩兵力,主要放弃了中队中条山防线的运城、临汾等地,部队撤至了霍县,全力确保太原的安全。现在山西日军必保的就是北同蒲线和正太线,其他地方都可以放弃,因为山西现在的工业和矿产资源就集中在这两条铁路。
日军放弃晋西南近半的占领区,这可便宜了阎锡山。阎锡山即便是老蒋给了阎锡山6个师的装备,但空有装备和编制,却没有那么士兵。因为抗战之初晋绥军在山西一败涂地,日军这次撤退之前控制的区域小的可怜,有编制和武器,却没那么多合适的士兵。
现在日军放弃了运城和临汾,阎锡山部控制的区域一下翻了数倍,而且辖区内的人口变多了,以阎锡山在山西的威望把编制的缺额补齐并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豫东一战,引起了整个日本中国派遣军的军事布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过此时李恪的注意力依然还在豫东,毕竟还有小十万日军还没消灭。
随着考城的战斗结束,接下来中队的任务有三个。第一,被包围在通许、杞县和陈留之间的这5个师团共4万余人的日军;第二,消灭被包围在民权和曹县之间日军2个师团;第三,就是拿下商丘,进而打通通往徐州的道路。
第一个任务的日军较多,想要一时半会儿消灭这4万多日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李恪就把目标放在了第二和第三个任务。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竹下义晴指挥5个师团残余的主力突围了,从27军的防线冲出了包围圈,沿着黄泛区边缘地带向东南方向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