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的第五战区长官部驻地为徐州,辖区为淮河以北的安徽、长江以北的江苏和山东,李品仙依然兼任江苏省主席一职。桂系得到了一个战区司令官,自然得付出点代价,要知道苏鲁战区虽是战区,但是临时成立的,比不上正式的战区。
所以桂系的第7军和第48军则是调入第四方面军,在换装完成后,加入对华北日军的进攻。作为补偿,把第六方面军的第15军、95军划给第五战区指挥,同时划入第五战区作战序列的还有程式的第28集团军和孙良诚部,驻扎在皖北和徐州等地,负责警戒蚌埠日军。
第15军被划入了第21集团军,第95军划入了第28集团军。15军就别说了,战斗力属于垃圾,之前差点坏了李恪的事,自然趁着这个机会给踢出去。
陇海线战斗结束后,部队调整幅度很大。
首先是王耀武带着73军、74军和第100军调归第四方面军作战序列,同时王耀武接替斯鹏文接任第四方面军司令。此时的第四方面军除了下辖73、74军和100军外,还有桂系的第7军和第48军以及商震老部队第32军。
而第13军、第20军、第27军划归第二方面军作战序列,斯鹏文担任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同时还指挥47军、64军和新3军。
第3集团军也出现了变化,其下辖的3个军中,第25、第44军调归第28集团军,第45军划入第六方面军。同时划入第六方面军的还有邱清泉的第1装甲军。孙蔚如调任新成立的第十战区司令长官{第十战区的辖区为福建,副司令长官由斯鹏文兼任,同时第二方面军主力休整完后便向福建集结,所以第十战区的实际权力控制在斯鹏文手上},而第六方面军的司令官则是由陈明仁接任,宋希濂则是接替陈明仁担任第27集团军司令,负责坐镇合肥。
第3集团军的番号依然在第六战区,不过下辖的部队便由从河南调回的82军以及28集团军留守的第9军和第56军组成,集团军司令依然由郑洞国兼任。而此时第六战区下辖的部队只有第3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
李宗仁知道老蒋的便宜不好占,所以老蒋要求把桂系的两个军队调入对日反攻的部队并没有反对。
其实总得来说,桂系依然赚了。
虽然新成立的第五战区表面看跟苏鲁战区差别不大,而在之前李品仙就是江苏省主席,现在依然是江苏省主席。但是之前的苏鲁战区和江苏是什么情况?不少地方都是日占区,而现在日占区大多收复回来了,而且包括徐州等重镇。
而且第7军和第48军在接受美式装备后,也需要在在战场上通过实战来磨合,这样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对于第7军和第48军,李宗仁还是挺有信心的。所以他和白崇禧商量了一番后,这才同意让两支部队划入第四方面军,参加对华北日军的作战。
“叔民说的是!”李宗仁点点头,“叔民,20军、27军后面调到福建去,是不是要登陆台湾了?”
李宗仁虽然不在中央决策层,但白崇禧知道的,他也知道。在当初跟美国的协议中,就有登陆台湾这一条,然后以台湾为前进基地,进攻日本本土。现在李恪的一部分嫡系部队调到了新成立的第十战区,连斯鹏文这个被誉为李恪绝对心腹的将领也去担任第十战区的副司令长官,李宗仁便猜测要对台湾动手了。从目前的情况看,第二方面军这16个师这20多万人毫无疑问就是登陆台湾的主力。
李恪听闻,看了一眼后面跟着的李品仙等人,“鹤龄兄,你们自己看看装备,清点一下是否对的上。”
李恪这话就相当于把李品仙等人直接赶走,有些事情,不是这些人应该知道的,所以最后两李身边就各自剩一个副官,而其他人都留在了仓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