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战前夕(七)(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虽然关东军数次向中国关内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增派部队,但增援之后,又重新组建了相应数量的部队。所以关东军到现在的数量并未下降多少,只不过这战斗力有所下降,而这冈村宁次等人自然不会考虑到,可山田乙三必须考虑。

虽然现在东线苏军还没威胁到关东军的实力,但其50万大军在一旁虎视眈眈,也让关东军上下如临大敌。虽然在两年前,日军在西伯利亚大败苏军,但也知道那个时候的苏军看似人多,但无论是士兵的装备和战斗力都差了很多。

这就像现在的关东军,看似兵力枪声,真实战斗力是什么情况,山田乙三知道的一清二楚。

关东军上下,都认为华北守不住。虽然华北云集了华北方面军和中国派遣军直属部队一共60万人,但适合防守的地方并不多,而且其核心的平津地区跟中队的隔得太近。

冈村宁次在华北的防御主要集中在河北和察哈尔两省,沿着一横两纵的铁路布置兵力。如果中队沿着平汉铁路进攻,或许帝队还能挡住中队,但要是中队直接沿着距离更近的津浦线进攻天津呢?

拿下天津,无论中队是继续进攻北平,还是放弃北平从背后包围平汉线和平绥铁路的帝队,那都是帝队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关东军认为,与其守一个守不住的华北,还不如放弃华北,退守满洲,然后大军囤积在热河和锦州二省,全力防守满洲。

若是有中国派遣军在华北的这60万军队防守满洲西边,关东军就能集中全力迎战苏军。到时候即便是苏联军队在东线大举进攻,关东军也能确保满洲的安危。

之所以关东军有这个自信,是因为西伯利亚铁路注定了苏联无法向东线增派太多的军队,关东军的一众参谋得出的最大数字是150万人。而关东军修建了大量的军事要塞,有信心把苏联军队挡在满洲外围。

不过对于关东军这个想法,以冈村宁次为首的中国派遣军将领却是不同意,认为此时的帝队不能再撤退。在他们看来,帝队本来在接连战败的情况下,士气大跌,若是不战而退,对于士气是更大的打击。

而且放弃平津在政治上来说,对于日本更加不利。虽然这样可以保全华北的60万军队,但中队不战而收复平津,兵力基本没有损失,难道中队就不可以继续进攻热河和山海关地区?

到时候,一个士气大跌,一个士气如虹,这还怎么打?

而且目前的中队,能对帝队造成威胁的就那3个方面军总共18个军的兵力。现在中队正在整编部队,要是帝国主动放弃华北,中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整编部队,到时候帝国将会面对更多整编过后的中队。

“冈村君,现在关东军上下都认为我们守不住华北,所以都不赞成派出主力增援派遣军。”松井太久郎如实说道。

“我们不需要他们派出30万或者40万军队,只要有15到20万的精锐部队即可,然后暂时隐藏在承德、山海关等地的山区。

支那人肯定会把平津地区作为第一目标,到时候派遣军在平津地区和支那人大战时,关东军的这支奇兵从支那人侧翼杀出,定能在平津大败支那军队。”冈村宁次退而求其次说道。

之前冈村宁次等人要求关东军派出30万到40万军队,而且还是精锐。当时他们想的是,不仅是击败中队,进而想重创并歼灭中队,并重新改写华北的双方态势。

要是给冈村宁次100万大军,他有信心在华北击败中队,进而横扫黄河以北,甚至重新打回黄河以南、打通津浦线。不过对于这个请求,关东军第一时间就拒绝了。

冈村宁次要的是关东军精锐,而关东军在西起热河,东至北江省{即黑龙江以北的地区,日军占领这里后重新划分了数个省,归伪满洲国,最东面就是北江省}只有50万军队,而且日军只有36万人。这36万人用于作战的一线部队只有20万出头{就像华北这60万日军,非一线战斗人员就有15万人;而之前陈诚说的百万大军,要是加上后勤这些非战斗人员,总兵力有120万人,而这120万人实际一线战斗人员不到80万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