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国目前还没有签署任何针对第三国的军事同盟,至少没有公开签订。这说明他们之间并不是完全和睦,毕竟〖日〗本曾经两次入侵〖中〗国,至今仍然占领着台湾岛,而且现在〖日〗本的经济命脉远东州也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国内也始终存在着收复失地和报仇雪恨的呼声。
同样的,〖日〗本人也从来没有完全放弃过对〖中〗国大陆的野心。虽然这种野心被很好的掩饰起来了,但是如果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日〗本意识到他们的南下政策是毫无希望的话,〖日〗本的发展重点也很有可能再次转回大陆。只要〖中〗国〖日〗本这两大亚洲强国陷入内耗,那西方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利益就能高枕无忧了。
对此,我们的建议是:第一、帝国不应该对〖中〗国采取一味的打压和遏制手段,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满足〖中〗国侨民在南洋的利益。实际上这些人是南洋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包括帝国殖民地在内的整个南洋是离不开他们的。
第二、帝国应该鼓励〖中〗国发展海军,同时设法限制〖日〗本发展海军——〖中〗国和〖日〗本所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中最重要的条款,就是〖中〗国不发展大海军而〖日〗本不发展大陆军。如果〖中〗国违反这个条款,中日间的关系将必然恶化。
第三、帝国应该将遏制苏俄放在极重要的位置上面。如果欧洲的秩序不被苏俄扰乱,哪怕中日两国结成军事同盟执行南下政策夺取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的政策,西方国家还是有余力应付的。而且苏俄西进之路一旦被完全封锁,他们必然将输出**的方向转向东方的〖中〗国、〖日〗本,那样中日俄三国互不侵犯条约就将成为废纸一张……”
看完了这份长长的东方形势分析报告,丘吉尔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宽敞的舱室里面沉思。这几个大英帝国的〖中〗国问题和东方问题专家的建议可以说是相当有见地的,也是非常符合大英帝国历来的平衡政策——但是几项政策的核心却是遏制苏俄西进,用什么来遏制呢?看来波兰是没有办法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了,那就只能让德国复兴,让这些该死的德国佬来充当文明世界的壁垒了!
可是德国自己会不会成为文明世界的另一个威胁呢?德国的战斗力可不是虚弱的俄国可以比拟的!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中,德国几乎以一己之力在同全世界的军队战斗!如果不是新大陆的美国在最后关头加入到协约国的阵营中,英法肯定会输掉战争的!
想到美国,丘吉尔的脸上就出现了难得一见的苦涩表情。美国现在都快变成英国的敌人了!这个财大气粗的国家正在将大把的金钱砸进他们的海军——他们有世界上最多个钢铁和最多钱,理所当然可以建成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军!而大英帝国的霸权恰恰是建立在她的海上优势上面的。
美国、苏俄、德国、〖中〗国、〖日〗本……这几个国家现在好像都成了大英帝国的对手,哪怕是在维多利亚的黄金时代,英国都未必能同时对抗那么多的敌人,何况是现在这个日薄西山的帝国呢?
……
常瑞青这个时候,也同样在详细阅读着最新一期的欧美局势情况汇总。由于他自己的蝴蝶效应,这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可能已经完全改变了,自己不能再凭借着前世记忆来判断国际局势的发展方向。只能通过欧美局势的最新变化,分析出未来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可能了。
在所有的事务当中,现在他最关注的重点就是德国和苏俄的情况。前者的情况还是一团糟糕,包括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内,似乎同历史上没有什么不同。而后者,则已经逃脱了一场饿死几百万人的大饥荒。由于新经济政策的提前启动,俄国在1920年迎来了一个大丰收。虽然国家的粮食税收入比原来余粮收集制时候的收入已经大大减少,但是市面上的供应情况却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至于苏俄的工业也有所恢复,有少量的外国资本流入了苏俄租赁了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让它们恢复了活力和生机——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历史上〖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只是不知道在托洛茨基的领导下,这样的新经济政策能维持多久?
正在常瑞青专心阅读着情况汇总的时候,就听到门口一声响亮的“报告!”常瑞青抬起头,朝着门的方向喊了声:“是健生兄啊,进来吧!快进来吧!”门轻轻的被推开了,果然是刚刚从东北返回的白崇禧,他现在是陆军部部长,就在军委会大楼里面办公,因此没有带随从,自己报着一叠公文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常瑞青从办公桌后站了起来,走过去亲手接过那叠公文:“坐,坐吧!汤山的新家还满意吧?这里以后就是我们国防军的老巢了。”看到常瑞青心情挺好,白崇禧也只是笑着点头:“好啊,山清水秀的,还守着个温泉,比臭烘烘的南京城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