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血大民国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 361 跃进的社会主义 四 求月票(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资本!这就决定了美国需要外国市场和向外国投资。所以在美国实行孤立主义政策的同时,还有一个名为门户开放的政策——听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而这个门户开放政策,实际上也是导致中美关系日趋冷淡的主要原因。

在常瑞青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以后,他就逐步开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包括保护性关税和黄金外汇管制——落入〖中〗国手中的高尔察克黄金没有如预期一样流入美国,而是被常瑞青锁进了〖中〗央银行的金库。高关税和外汇管制(实际上是进口配额制)让国民政府拥有了足够的财力和外汇,确保了他们的重工业计划得以实施,但同时也让美国的出口商们苦不堪言。所以美国驻华的外交代表们不止一次向中方提出交涉,不过都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中美关系的冷淡期了。不过美国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中〗国本来就不是美国希望扶植的对象,〖中〗国太大,又远离世界的权力中心欧洲。所以不能指望一个强大的〖中〗国来动摇英国佬的世界帝国。至于用〖中〗国来牵制〖日〗本……这种事情只存在于常瑞青的幻想之中!其实美国并不怎么惧怕〖日〗本,美国和〖日〗本不接壤,他们之间如果要发生战争的话,也是在太平洋上面用战列舰互相轰击罢了。这是个比谁的钢铁更多的游戏,而美国在这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一个强大的〖日〗本(在美国看来根本不强大),并不是促使美国大把砸钱扶植〖中〗国的理由,因此我们常大**家最初实行的外交路线算是完全失败了。但是当大英帝国加入这场游戏以后,或者说当〖中〗国和〖日〗本都变成了大英帝国遏制美国的棋子后,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摆在美国面前的是如何打破英国的遏制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由于〖日〗本不断侵蚀英国的在华利益以及美国的外交努力,最终促使了英国主动放弃《英日同盟》。而在这个时空,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首先,〖中〗国的崛起让英日两国在华东特殊利益统统丧失殆尽,自然也不会因此发生冲突了。两国关系虽然因为远东州问题而一度趋于冷淡,但是在苏俄击败波兰开始威胁英法在欧洲的霸权以后,英日之间的关系又开始缓缓升温。

其次,同样是因为〖中〗国对列强地位的追求,还有〖日〗本的十十舰队计划使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利益遭到了极大的威胁。在没有力量向亚洲投入足够多的兵力的情况下,英国只得使用牵制、平衡、拉拢等手段将〖日〗本、〖中〗国都纳入一个以英国为首的世界新秩序当中。而〖日〗本为了打破侵占远东州以后的孤立局面,也倾向于维持原来的英日同盟,还希望将〖中〗国也纳入其中。

而在中日两国都伪装出合作亲英的姿态后,英国的对美立场也悄悄发生了改变,从原来希望与美国“共治”世界,转而想要用一个以英国为首的同盟来遏制美国了。

美国国务卿休斯放下手中的文件,那是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后刚刚敲定的《道威斯计划》的最终方案——因为苏联这个巨大的威胁,在德国和战争债务的问题上,美国和英法倒是取得了一致意见。休斯有些疲倦地道:“好啊,西方文明刚刚为苏联打造了一个牢笼,现在又要为美国打造另一个笼子了!”他嘲讽地笑了自己一下“这下我终于替美国人民完成了心愿,一个孤立的美国,不是吗?”

道威斯刚刚替美国完成了一笔大买卖,正有些得意,听到休斯的话,不在意地笑道:“英国想要将美国关进笼子的政策不会得逞的!我们完全可以在亚洲推行另一个《道威斯计划》,对了,大使先生,英日中三国关系之间有什么破绽可以让美元发挥作用吗?我们应该收买谁?〖中〗国,还是〖日〗本?”

舒尔曼来〖中〗国也没有多久,对错综复杂的亚洲关系也不大了解,不过他在上海的社交圈子里面却认识了不少〖中〗国最上层的人物。其中也不乏一些亲美人士。他思索了下,说:“道威斯先生,我只是驻〖中〗国大使,对〖日〗本的情况实在不了解,不过我却认识一个在〖中〗国上层有着非常深厚关系网的女士——宋美龄小姐。她是现在国民党三巨头之一的宋庆龄女士的妹妹,还是国民党另外一个巨头蒋J石将军的未婚妻。而且她还是一个亲美派人士,或许我们可以请她和蒋J石将军到总领事馆做客,并且听取一下她的意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