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血大民国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 551 资本主义的危机 三 还有月票吗?(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常瑞青放下手中的资料,轻轻叹了口气:“各大银行的情况怎么样?手里面都有多少股票质押贷款?会不会撑不住?到时候中小企业和钱庄会不会大批破产?”

连珠炮般的询问,让所有人都感觉到这位大中华联邦掌舵者内心的焦虑。现任中银证券总经理的陈光甫接过问题,语气凝重地回答道:“各大银行手中的股票质押贷款并不多,而且质押比例较低。不过有大量的工商企业将银行贷给它们用于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股市,具体数字根本无法统计,一旦股市大跌,恐怕会造成大量坏账。不过最麻烦的还是钱庄大量入市,现在全国的银行不过几十家,钱庄却有数万家!在中国的中小城市和农村,金融基本还是由钱庄控制的,一旦出现钱庄破产潮,恐怕会严重打击农村经济……”

陈光甫说到这里,语调变得更加低沉凝重起来:“股票炒到现在这个价位,想要不大跌是不可能了,恐怕一轮钱庄和中小企业的倒闭潮是没有办法避免了!”

“那跌多少会出现倒闭潮?”

“跌一半吧?”陈光甫看着常瑞青紧皱的眉头,似乎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苦笑着提醒道:“总理,我们救不了市场的,而且也不能救!股市就是个财富再分配的地方,这一轮有人破产跳楼就有人大发横,只要股市开着,这样的情况就会反复上演。政府如果出手救市,就是拿纳税人的钱去为投机者买单……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而且还会向市场传递错误的信号,让投资者以为中国股市是个赚钱归自己,输钱有政府保底的市场,这样下一轮的股市泡沫将更加可怕!还会有更多中小投资者受害,到时候我们救不救?”

“股市可以不救,经济却不能不救!”常瑞青咬咬牙问道:“有没有什么办法挽救在股市中损失惨重的钱庄和中小企业免于倒闭?”

现在常瑞青算是深刻体会到证券市场这把双刃剑的威力了,在过去将近10年时间里,上海的证券市场可以说是中国工业化的助推器。几乎所有的中国重工业企业,都或多或少从上海证券市场中获得过资金,总额超过了一百五十亿华元(包括债券和股票)之多,这笔钱相当于1929年度联邦财政总收入的五倍!如果再算上这一轮大牛市中政府减持公股的所得,用聚宝盆来形容上海联合交易所都毫不为过。只是现在终于到了要还的时候了!

“总理,我不认为有必要去拯救这些在股市中损失惨重的钱庄和中小企业!”陈光甫望着常瑞青,郑重地道:“它们既然选择进入股市豪赌一把,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它们已经被市场所淘汰,拯救它们的行为是一种资源错配。如果想要让中国经济在这一轮危机中少受一些伤害的话,我们应该扶植在这一轮危机中生存下来的钱庄和中小企业做大。”

“那么中小储户存在那些钱庄里的储蓄怎么办?让他们血本无归吗?还有那些中小企业所雇佣的工人呢?”常瑞青冷冷地问。

“可以由中央银行出资,委托专门的机构,比如中国银行接管倒闭钱庄的资产进行清理。”曾经担任过中央银行行长的张公权接过问题,说道:“在清理完成后,还可以向市场公开出售这些钱庄,这样有意扩大规模的银行或钱庄就可以通过收购它们做大。

对于因为这一次股市危机而倒闭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办法,由政府出资成立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暂时接管,在一段时间后再公开发售。

此外,联邦政府还可以扩大基础建设规模,可以从这一次减持官股所获得的资金里拿出一部分用于基建项目,这样就能雇佣那些因为企业破产而失业的工人了。”

听到张公权提出的解决办法,常瑞青只是冷冷一笑,看着对方道:“公权,你是想借着这一次的危机把中国银行的触角伸到内地和农村市场上去吧?”不等张公权辩解,常瑞青又冷哼了一声:“你想做大中国银行我不反对,但是你也要想清楚,你们这些在大城市里发展壮大起来的银行家到底能不能玩好农村金融!还有,你们中国银行难道在这场危机当中就不会伤筋动骨吗?到时候只怕是自身难保,无暇他顾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