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买到土地之后,当然就是合理规划了。一个拥有几千万甚至是上亿居民的大都市(群),可不能随便铺摊子乱建设,更不能搞建了拆、拆了建的重复建设……这个大中华联邦因为走的是根据宪法行政的路子,所以肯定不会有无限大的财政预算可供挥霍,只能省着点花。另外,对一个未来人口可能达到15亿甚至是20亿的国家来说,土地总归是一个稀缺资源,哪怕这个国家的国土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公里甚至更多。所以这几个超级大都市的布局必须慎之又慎,既要有前瞻性,又要足够节约土地,总之是非常困难的。好在,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还有的是时间慢慢思考这个问题。这次常瑞青从百忙之中,抽空来上海的主要目的,除了视察“购地案”的进度,就是来听取上海市政府对于战后城市建设和扩展的初步规划的。
八大都市的建设当然只能在战后进行,现在可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来大搞建设。而且包括八大都市在内的一系列可以促进联邦统一和发展的建设工程,也是用来应对战后经济衰退的主要方法——包括张君劢、曾琦、周E来、宋子文、孔祥熙、阎锡山等一大批联邦的经济专家,在参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国家出现的过剩潮、失业潮、退伍潮和国民经济衰退等情况后得出结论,战后的三到五年,将是一个在经济上非常困难的时期,所以必须要准备一系列的重大建设工程来应对。
在杨树浦的上海市政府大楼内的一间会议里面,常瑞青看到了由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领衔制作的大上海自由市总体规划设计模型。未来的上海自由市将是一个占地面积高达5000平方公里的超级大都市,比常瑞青前世居住的那座大上海还要大(不是城市面积大,而是市区面积大),包括后世属于江苏省市的昆山市和太仓市、浙江省的嘉善市、平湖市都成了规划中大上海自由市的一部分,而且都是将是工厂和高楼大厦遍布的市区!至于“基本农田保护”这个概念,在大中华联邦是没有的,国土面积肯定超过2500万平方公里的联邦不缺种地的土地,更没有必要在土地价格最昂贵的大城市保留农业用地,也不会去根本没人愿意居住的偏远地区去建设什么一点也不小的小城镇——就是当地的政府想建设多半也没钱去烧。
规划中的大上海自由市一共分成五大块,一是老城区——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市中心,这里的地价一直都是全中国最贵的,所以不在联邦政府购地案范围之内,不过那里中心位置决定了将来必会成为上海的商业和消费中心;二是位于大上海自由市最外围的产业园区,这个概念最早产生自德国,也就是将某些重要产业的核心工厂和配套工厂放进一个“产业园区”之内,以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规划中的大上海自由市将拥有汽车、造船、电子通讯、纺织服装、机械、食品加工、化学制药、能源和文化艺术等十几个大型产业园区,联邦政府将会给入驻这些产业园区的大型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不会太多,毕竟联邦政府的财力有限);第三大块则是办公和大学区,将位于老城区的外围,未来将有一大批的银行、企业总部和大学城还有大型医院集中开设在那里;第四大块则是上海的生活区,位于办公和大学区之外,工业园区之内;第五大块则是上海的港口区,计划将在上海高桥地区兴建大型深水港,在宝山修建煤炭码头——宝山地区将集中兴建几家大型火力发电厂以供应整个城市的电力需求。
参观完了大上海自由市总体规划设计模型后,常瑞青又在上海市参政会发表了长篇演说,敦促上海市的议员们早日投票通过这个总体设计规划——由于建设大上海自由市的拨款来自联邦和上海两级财政,因此这个总体设计规划必须要由联邦中央和上海地方两级议会分别投票通过才行,今后的建设资金运用也要同时接受联邦中央和上海地方议会的监督。
总之都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那一套,效率又低漏洞又多,很不符合大中华联邦的国情。所以在后来实施过程中爆出了好几宗贪污腐败事件,其中最大一起贪腐事件的涉案金额居然高达300万华元!在整个大上海自由市建设过程中,先后有几十个联邦和上海地方政府高官还有大公司负责人(在大中华联邦,行贿和受贿一样都是犯罪行为)因为涉及到贪腐事件被廉政公署逮住而身败名裂,甚至还引发过一次针对常瑞青内阁的不信任案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