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秘的表扬,姚海亮有些不好意思,他一再地强调这些都是津川全体政法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和省委、市委的领导所分不开的……朱海林听了后幽默地,姚记这次不想居头功都不行了,那些材料可是代表了津川老百姓自己的意愿,经过上面和省委联合调研组的实地核实,近千份材料的真实性已经得到了确认,连调研组里的一位老领导都,都这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现在姚海亮同志就是自己想回家卖红薯,恐怕老百姓也不会答应哩……
鉴于津川的重要地位,上面和省里的调研、巡视组每年都会有很多,如果不是听了朱秘的提醒,他还不知道已经有人在“调研”他了。
等他到了云海大酒店之后,才发现夏迎春已经先于他到达了,用朱海林的话,他这次出差是公私兼顾,和他们见面就是老朋友之间的会唔了。
几个人的谈话进行了大约半个时的时间,看得出,就连这半个时朱海林也是挤出来的,在谈话间,他就接了好几个电话。在进行了热情的挽留后,朱海林表示,下次,下次到津川来一定要让他们两个多出点血,好好地尝一下津江的河蟹和锦鲤……在他把两篮子津川土鸡蛋放到朱海林车子上的时候,朱海林轻声地对他,仲记想的就是这个,老人年夜饭吃饺子的时候还提起了呢……
……………………
旧金山湾区,sunnyslope,中名称为“阳坡”的华人聚居区,这里依山傍海,风景秀美,到处都是亭台楼阁的中国复古式建筑。
这里居住着的多是到这座城市里“淘金”发达了的华人。当远在大洋对岸的同胞兄弟们都在争相购买着洋房别墅时,他们已经在这里建起了府地,过起了梦想中的“豪门贵族”的日子。门楣上悬挂的某府、某第、某公馆等匾额,昭示着这些人非同寻常的家世和祖上的功德。在西方人的眼中,这里只是一道人的景观以或是华人们故弄的玄虚罢了,但在很多东方人看来,这里更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在这些中国式的豪宅中,有一家特别的显眼,府地面积也比其他人家大出了许多,大门上悬挂着“修府”的匾额。这里的主人名叫修振海,修家祖上是有名的资本家,津川的煤炭资源一半以上都是修家实际控制,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煤老板。
在修府的门前,迎着第一缕朝阳,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正站在大门前抬头仰望,还在不时地点着头,手里的拐杖也在轻轻的颤抖着。看着看着,老人突然间好像发现了什么,把头转向了身边的一个中年男人,
“这,这是怎么回事……”
“父亲,这里已经重新整修过了,我看这块匾额太旧了些,就,就……”
“跪下……”
“父亲,我……”
“跪下……”
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就是修家的掌门人修振海,而跪在他面前的则是修府的少爷修亚东了。尽管老人的手有些颤抖,但起话来的中气十足,两声有力的“跪下”让那个还想要解释几句的中年男人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修府的这块匾额是修氏家族最鼎盛的时期请人写的。在当时,写这块匾额的“唐驼”就与沈尹默、马公愚、天台山人并称题额写匾的四大圣手,保留到现在更是价值不菲。他带这块匾额来美国并不是看重了名人法的价值,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块匾额代表了修家那个辉煌的时代。修亚东此次的修缮尽管只是些的修补,但还是被细心的父亲看了出来,
“我在家规里加了什么,还记得吗……”
“父亲,我记得……”
“……”
“修家在无子嗣之前不能再……再动门楣……”
“唉,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修振海高高举起的拐杖在半空中晃动了几下后还是轻轻的放了下去,
“父亲,儿子不孝……”
“唉,算了,算了吧,凡事都应该顺应天命,不可强求,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谋事在人,这成事就在天了……唉,你姐姐的事呢,那边闹得怎么样了……”
“二姐决定认下来了,还有了方案,我也是刚知道,我给您听……”
修振海对着儿子摆了摆手,
“让她去办吧,认下来,唉,这是认下来就能解决的问题吗。也都不是孩子了,还要把那些陈年往事记在心上,很重要吗?亚东,你转告她,就是我的,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冤家宜解不宜结,当年的事是情非得已,现在她再这么做……好了,随着她吧,只是不要委屈了晚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