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1630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一百四十三章 忠臣(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接下来的时间里,餐桌上显得颇为平静,崇祯食不知味的用罢了午餐,又回到暖阁里重新开始批阅奏折。突然,他惊讶的咦了一声,放下了手中的朱笔。

“皇爷?“身后的王承恩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上前问道。

“杨嗣昌竟然又有折子上来。“崇祯略微估算了一下时间:”应该是回去后就连夜赶好的折子!“

“有什么不妥吗?莫非是为杨鹤的案子?”

“这倒不是!”崇祯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感动:“他折子里请求离京,前往永平、山海关一线整饬各地军务!“

“请求离京,整饬各地军务!“王承恩闻言不由得一愣,他一时间被这一系列的事情弄得有些糊涂了,按照当时的政治规则,杨嗣昌这无异于授人以柄,虽说他的出身与座师颇为有力,但他父亲惹来的麻烦实在是太大了,敌人也是在太多,不过别的,那些都察院中********琢磨着找机会出名的清流御史老爷们就决计不会放过他,光一个不孝的罪名就可以让他翻不了身!

“不错!“崇祯站起身来,脸上已经满是欢喜赞叹之色:”侍上以忠,尽心国事,这就是孝,真正的大孝。杨鹤虽然在西北招抚不成,倒是生了个好儿子。杨嗣昌不爱惜羽毛,不在意自身得失,只想着君父,好,好,好!“

听到崇祯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王承恩脸上也露出几分喜色来,他就像一头老狗用仰慕的目光看着在暖阁内来回走动的年轻主人。过了一会儿,崇祯突然停住脚步:”既然杨嗣昌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了寡人办差事,寡人也自然不能让他父亲落得个没下场,王大伴,过两天你去知会刑部尚书一声,让他在杨鹤的案子上松动点。“

“老奴遵旨!”王承恩赶忙跪在地上,磕了个头。这时外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一个司礼监的太监弯腰迈着小碎步急趋到门口,跪在地上。磕了两个头道:“陛下!”

“什么事情?”崇祯皱着眉头问道。

“杨鹤在刑部大狱自尽了!”

“什么!”

崇祯坐在椅子上,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刚打算宽恕杨鹤,免去其官职让其致仕还乡,对方却突然在监狱里自尽了。难道昨天晚上杨嗣昌与其父在交谈中说了些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吗?想到这里,他的心情就越发烦躁起来,对带来这个坏消息的太监喝道:“这是怎么回事,杨鹤怎么就死了?“

与绝大部分带来坏消息的使者一样,这位太监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如果说崇祯对于文武大臣们还要保持一副贤君的体面的话,那么对待这些太监就更加暴露出朱家天子刻薄寡恩的本性来,无论是棍棒、皮鞭等等各种刑罚落在他们身上,都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有任何人会为他们说上一句好话。他磕了两个头,从怀中取出一块白布来,双手奉上道:“杨鹤平日里都是单人居住,早上吃了早饭后他说有点困倦。要休息会儿,莫要来人打扰。当值的人便应允了,却不想他早已将床单撕碎。结成一条布绳,在窗栏上自缢而死,只留下这份血书!“

王承恩上前接过血书,转呈给崇祯,崇祯有些不耐烦的喝道:“快念!“

王承恩拿起血书,郎朗的念了起来。听着听着,崇祯的眼角不由得渐渐湿润起莱,他强自压制住自己的情绪,道:“前面几句再念一遍!“

王承恩念道:“臣以昏昧之躯,受陛下重托,总有西北之事,其贼氛廓清、丽日普照于泾渭。孰料干戈兴于辽东、东江倡乱于登莱。招抚之事不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