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白衣披甲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614 拜年(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日后。

罗浩驱车离开。

要过年了,罗浩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说去帝都给各位老板拜年,送些礼物。

罗浩从来不会认为溜须拍马、提供情绪价值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虽然年轻爽利,可罗浩却坚持认为这都是必然要做的,是礼尚往来,而从来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这件事。

因为下了婚书,王佳妮的父母也同意,所以这次罗浩很郑重的带着王佳妮一起去。

夫妻一同拜访,含义大不一样。

等他们离开,王佳妮的母亲脸上洋溢着叫做幸福的笑容。

“老头子,罗浩那孩子我看着和别人不一样呢?你说这是丈母娘看女婿,一定会顺眼么?”王佳妮的母亲问道。

“我看着也不一样。”王佳妮的父亲捻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茶。

茶,尚温。

“开门看见他的时候,我就觉得他身上发光,这应该是错觉吧。”王佳妮的母亲说道。

“也不是,我想想该怎么说这事儿。”

沉吟了两分钟,王佳妮的父亲叹了口气,“中文叫气场或者是光环,今年欧美那面流行一个社交俚语叫aura,大概就是为罗浩订制的。”

“aura?”

“是一种看不见,但是能感受到的能量,也就是咱们说的气场。生活中很少遇到这种人,但罗浩就是带着气场的那种。”

“他一进房间,哪怕他什么都没说,但整个房间的气氛就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个,就是气场的力量,也就是aura的力量。”

“和钱、和权都没有关系,比较玄学。它不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是整个人散发出来的一种感觉。英文里他们总说wow,you have such a positive aure。”

“你呀,又不是给学生上课,讲这么多干嘛。”王佳妮的母亲笑眯眯的坐在旁边。

只要一说起罗浩,她脸上的笑容就遏制不住,浑然没了从前清雅、淡然的神情。

上门女婿很让老两口满意,尤其是老伴引经据典找出理论依据,王佳妮的母亲更是开心。

“老头子,我看罗浩这孩子长在你心坎里了。”

王佳妮的父亲轻轻点了点头,“年轻的时候,我就想要给你做一版铜版婚书,可惜了,我手笨,那时候东北也没什么传承,压根找不到老匠人。”

“今天看见铜版婚书的时候,我的魂儿都飞了,这不就是我年轻时候的夙愿么。”

“我从前担心的是大妮子所托非人,家里还没个兄弟姐妹来护着,吃了亏怎么办。现在看,倒是我多想了。”

“你说罗浩这孩子拿出铜版婚书,看着应该是古板的人,可怎么感觉他一点都不古板呢。”

“嘿。”王佳妮的父亲笑了笑,“年轻人,谁能真心实意的去拜年、送礼?就算是想去,也摸不到门。罗浩可倒好,定下来后带着大妮子一起去。”

说着,王佳妮的父亲摇了摇头,满脸的温柔。

“年轻时候隔壁小易要提干,后来因为他没结婚,所以就没选上。”

“那当然,结婚和不结婚,在老一辈人看来是两个概念。结了婚,自然稳重,想事情也多。换做现在的话说,打个比方,叫有软肋。”

“哈哈哈。”

“这个比方不太恰当,但结婚之后要面对的是各种琐事,磨呀磨呀的人也就被磨平了棱角,做事和从前不一样。要是想让老人们感兴趣,总归是要结婚的。”王佳妮的父亲淡淡说道。

“老人,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带着一股子老人味儿。”

“不。”王佳妮的父亲否定了她的说法,“迅哥儿说过一句话,大概是412之后事儿,他说本来对这个世界是有期待的,老人们渐渐地都老去,年轻人开始进入舞台,占据了曾经那些腐朽落寞的老人的生态位。”

“但是呢,412的时候他才发现,杀年轻人的都是年轻人。所以那之后,迅哥儿也就失望透顶,整个生活都走向迷茫。从前的文章里总说救救孩子,其实杀孩子的,更多还是孩子。”

“你别一口一个迅哥儿,我看罗浩那孩子不错,得张罗他俩结婚的事儿,抓紧时间定下来。”

……

……

苗有方买了一身新衣服,七匹狼的中华立领,看起来带着一股子学生气,一股子英气。

他现在和一个月前刚考完研究生笔试、拖着行李的狼狈样截然不同。

苗有方手里拎着东西,按响门铃。

进单元,上电梯,苗有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端庄凝神。

“有方,你们放假了?”杨静和的爱人迎了出来。

看见苗有方换了一身衣服,虽然看着简单朴素,但整个人的气质一下子变的自己不认识了,不由得顿了下,上下打量自己这位穷亲戚。

“小姨,我们放假了,罗老师说最后几天不收患者,大家都回家准备过年。初七,我们提前一天过来收患者。”苗有方站稳,微微弯腰,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别这么客气,来来来,屋里说。”

拉着苗有方进屋,杨静和这才站起来,“有方来了。”

“姨夫过年好,给您和小姨拜个早年。”

说这话的时候,苗有方的声音有点生涩。

杨静和哈哈一笑,这孩子正在成长、学习,估计是第一次提着礼物上门表达感激,苗有方心里还是不太习惯。

不过能走出这一步,杨静和相当满意。

“姨夫,小姨,要过年了,没什么好送的,家里也不缺什么,这是我们组分的年货。”苗有方把韭菜花、芝麻酱之类的特产拿出来。

杨静和的眼睛一下子直了。

“长南黑岗镇那面的特产?”杨静和问道。

“啊?我不知道。”苗有方有点方。

他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超水平发挥了,不是所有人都是罗浩,能在二十多岁、去长辈家送礼的时候对答如流。

“小罗在这面一年,比我干一辈子都强。”杨静和笑道。

“这是?”杨静和的爱人问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