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她先过去了知青办,问了问工作的事,但是显然并没有什么机会,她便试着催了催:“好歹有个临时工干着就行,给多少钱都可以。”
然而知青办主任也只是诉苦,说最近又有一些知青回城了,越来越多,他也很愁,他开始说那些知青如何如何催着他,他回家路上都得小心免得被堵,他媳妇已经抱怨说怎么天天有知青找他——关键还有好多女知青:“说了也不听,以为我能变出工作,其实我这里也得等着各单位给我名额啊!”
林望舒赶紧找了个由头走了,她已经很愁了,不想听一个知青办主任给自己诉苦。
从知青办出来,她先去了自己的一位朋友家里,那是她在云南认识的,最近按说也应该回来了。
这朋友叫孟绸,比林望舒大两岁,两个人在云南插队关系好,加上大家都是北京人,家距离近,互相攀扯还能有几个间接认识的同学,所以关系一直不错。
孟绸家条件也一般,不过有一个单独的小院,巴掌大,不是什么好的,只是多少比林望舒家强一些。
她又想起那猛地砸向自己,却又很快被收回去的大包子,想起陆殿卿。
她盯着那破布一角,仔细看了一番,心便跳快了。
她无奈地说:“可惜是你以前的对象,要不然,我一定要试试,这是咱们很罕见的机会,我相亲就没遇上这么好的,也就是在云南农场,才能和这种条件的有接触。”
孟绸看着林望舒的衣裳:“你这套倒是挺好看的,我妈也给我做了两身,说得打扮起来,想当初咱们离开北京也是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段有身段,结果现在回来,一个个成土包子了!别人一提是回城知青,一脸瞧不起,倒好像咱乡下来的!”
北京城最大的古玩市场是潘家园,据说是因为潘家园地处开阔,万一来了抓的可以迅速逃跑,而除了潘家园外,这宣武的报国寺也算是一个有名的地儿了,之前自己哥哥林听轩就是在报国寺帮人淘换东西被抓的。
所以路并不是只有一条,她可以独立于这个社会的大部队,单独走出一条不同的路来。
林望舒:“这是现实。不过也不用急,反正还小,现在不是晚婚晚育嘛,咱们女的不过二十四岁单位不给批吧?”
孟绸想了想,叹了口气:“可惜了,他家里条件好,嫁了后不用愁,就这么分了真可惜。”
孟绸谈话的主题到了最后仿佛只有一个——找对象。
林望舒捂着鼻子钻进去,到处逛了一圈,琳琅满目什么都有,一个个睁着贼溜溜的眼睛,既想卖又担惊受怕着,满脸都是警惕。
林望舒:“相得怎么样?找到好的了吗?”
林望舒找了一个理由,赶紧跑出来了。
林望舒:“也不能光想着人家条件,还得看看嫁过去受不受气。”
孟绸想了想,深以为然:“我再试试吧,得多相几个,你有合适的也给我介绍,不要太穷的,也不要太有钱的,和我家差不多,或者稍微好那么一星半点的。”
林望舒:“……也对。”
她哥是谁,她哥打小儿就在报国寺混着的,就爱逛着淘换这种破玩意儿,她因为她哥的缘故,偶尔也会看几眼。
林望舒:“那就好好找工作。”
林望舒看着她,心想你这要求也忒高了,这是要拿着尺子量吗?
孟绸:“哪那么容易,一个个的,都是年纪不小的,全都是知青回城的,家里没地儿住,工作也没有,你说我找个这样的算什么,两个人一起喝西北风去?”
孟绸:“他家里给你气受了?”
那大包子,没了就没了,本来就不是她的,不要也没什么。
她就这么胡思乱想着,一抬眼,公交车正经过报国寺,心里一动,想着自己最近正要找找学习用的书,没准能去淘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