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之改嫁前夫发小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92章 第 92 章(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孙老师长长地叹了口气:“我回去商量下吧。”

说着,她低声哀求道:“他确实很优秀,这次没考上,年轻人也怕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希望老师能把他档案拿出来,看看到底什么情况,给他一个机会。”

两位老师单独包了一间,每天过去借了档案,回来记录研究做表格,进行录取。

林望舒差点当场给跪下来,她感激涕零,眼泪都想落下了:“谢谢孙老师,谢谢孙老师,太感谢孙老师了!他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孙老师你一定不会后悔招了他!”

大家伙对视一眼,采取之前的策略,排成一溜儿,等在图书馆侧面,图书馆开门的那瞬间,当大家全都从正面蜂拥而进的时候,林望舒带领着大家伙,侧着身子往里面溜,果然,一个宿舍五个人全都顺利溜进去了!

那管理员:“姓什么?”

林望舒哪里知道叶均秋的考生号呢,只好道:“不知道考生号,不过知道名字,也知道报的北大数学,要不这样吧,老师,我陪你们一起过去,我年轻,眼尖,没准就能看到。”

林望舒顿时明白了:“谢谢老师,那我下午先请半天假,我得去问问我那个学生。”

孙老师第三次发出叹息:“这学生很优秀,第一批没被录取可惜了。”

林望舒便道:“我就跟着走一趟,不添乱,万一没有,我也说不了什么,就当这是他的命。”

她想起来叶均秋懒洋洋笑着的样子,他其实早就知道吧,知道根本不成。

林望舒:“新同学?”

当下跟着孙老师过去了档案处,那边琳琅满目,都是按照学号排的,哪里那么容易找到一份叶均秋的档案。

林望舒给对方赔笑:“我就看看,找一份档案。”

系主任:“行行行,那你赶紧去吧,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可别耽误了。”

也是她运气好,很快就找到了,一时惊喜不已,忙捧着那档案,恭敬地递到了孙老师面前。

孙老师继续叹息:“那份档案里,竟然有一多半都是他父亲的个人情况,看上去情况麻烦,还有海外关系。”

那孙老师长叹了口气:“他的分数确实考得不错,不过第一批录取的时候,他父亲履历不清白,就被刷下去了。”

但是高考一年比一年难,一年比一年风险大,第一年不成,人的心理压力也大。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她才重新进去,试探着问起情况。

林望舒便跟着孙老师,亦步亦趋地回去了旺宾楼,在外面等着,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她迫不及待起来,便试探着进去看。

孙老师:“这个情况,我需要和陈老师商量,我也不能随便做主。”

林望舒心里一动:“我以前当高中老师时,有个学生,他本身是非常聪明的,学习成绩非常好,挺有前途的一孩子,报考了北大的数学系,不过名落孙山了,听说分数也不低,估计是因为家庭原因落选的。这个能考虑下,把他补录了吗?”

当天晚上,林望舒又教着大家,用毛巾和布带子缝成一个可以挎着的饭包,饭包里装着饭盒,到了第二天,大家跑步回来后洗漱,洗漱完立即挎着家伙冲向食堂,在食堂打了饭迅速吃了,也不需要回去放饭包了,挎着就冲向图书馆。

孙老师看到她,道:“我已经记下来了。”

结果最后呢?

两位老师显然有些犹豫。

孙老师:“让他等消息吧,估计得三四天功夫,就会寄出去录取通知书,要有耐心,我们的工作得慢慢来。”

孙老师呵呵笑了:“林同学,你先别急,我们商量下。”

到了叶均秋家,却是大门紧闭,一问才知道,他外公去世了,他跟着父母为外公奔丧去了。

进去后,大家简直如获至宝,这下子不用愁了,满图书馆都是书,知识的海洋!

等到了下午建校劳动的时候,大家把书放在那里占位置,之后陆续去食堂吃饭,林望舒因为去厕所,晚了几步,谁知道恰好遇上了系主任,便顺便打了个招呼。

系主任对林望舒印象不错,便聊起来:“这些年,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先生都陆续回来过,最近杨振宁先生要在中科大创建少年班,我们学校领导开会,特意提起要重视基础学科的发展,培养优秀的物理人才,现在做出指示,我们系要补录二十名学生。”

不过当她们抵达图书馆的时候,发现图书馆前依然有不少学生了。

林望舒心便像是被针刺着。

林望舒屏住呼吸:“孙老师,那他——”

林望舒心里咯噔一声。

他指了指那边一摞档案的最上面,那是叶均秋的档案:“就这么着吧。”

林望舒找到老师,先自我介绍了下,好在老师对她大概有印象。

林望舒自然感激万分。

再说第二年未必能考上北大呢,多少人盯着。

最后竟然没成。

系主任笑着说:“这个不拘什么条件,高考分数足够好,人足够优秀就行,别的不讲究。”

林望舒看着孙老师这样,小心地道:“不是说这次……不看背景吗?”

补录工作显然非常紧急,也就那么几天,如果错过了,那怎么办,只能等明年的高考了。

林望舒赶紧道:“姓叶,数学系的。”

管理员:“你看这边,叶笔画是五笔。”

林望舒的心狂跳:“孙老师,你意思是,他被录取了?”

林望舒的心一下子提起来了:“两位老师现在在哪里?”

她又想起那天,叶均秋去找自己说的话,他说小林老师说的,他信,所以他报考了,希望他们能在未名湖畔相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