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苏联一解体,北约这个松散联盟的就立即显现出了什么是“塑料姐妹情”,什么是散装。
所以,在吸取这个教训的基础上,李易安更倾向于在未来建立类似欧盟的机制。
各个国家既有充分的自主权,但是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欧盟的控制。
从理论上来说,就是一个比联邦松散,但是比邦联紧密的机制。
当然现在李毅安的这种构想还只是构想阶段,毕竟,欧盟的体制同样也有其问题存在。
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完美的跨国联盟。
是李毅安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连这个联盟内部都是拥自主权的情况下,对韩国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爹味了。
在提及华约以及北约模式之后,李毅安又说到:
“现在介入这个问题,表面上是站在韩国民众的一边,但实际上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
“自身的利益?”
李奕轩想了一下,然后说道:
“血汗工厂对于后进国家来说,是他们发展的一个捷径。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廉价的劳动力是他们唯一的优势,如果提升劳工权益的话,那么势必会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
无论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都必须要承认一点,就是血汗工厂对于落后国家来说,确实是其发展过程之中的“灵丹妙药”。
对于既没有技术优势也没有资金优势的落后国家来说,它能够依靠什么呢?
就是人。
依靠足够廉价的劳动力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所以,这是他们发展的捷径。
日本也好,韩国也罢亚洲四小龙他们都是通过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充当血汗工厂换取的发展上的第一桶金。
有了这个第一桶金之后,他们才一点点的实现了后来的大发展。
简单的分析了一下,然后李奕轩说道:
“这样一来,韩国的发展速度自然受到了影响。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
微微点了点头,李毅安说道:
“韩国的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这是很多后进国家最大的优势所在。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要对劳工极尽压榨,才能够保持这一优势,从而通过出口廉价产品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原始积累。”
在另一个世界,无论是日本,韩国的崛起,还是亚洲四小龙或者后来的东大,其崛起的路径基本上都是如此。
而现在,李毅安就是想要借助韩国的这一事件,帮助韩国人改变他们的生活。
这是在做好事吗?
当然不是!
而是为了限制后进国家的发展——让他们不可能通过血汗工厂去完成积累。
让他们不得不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劳工权益的改善。
让他们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血汗工厂完成积累。
“条件良好的劳动环境,8个小时工作制,双休日,劳工的社会保障——养老,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李毅安说着这些的基本的保障之后又说到:
“我们要让韩国的劳工享受到这些待遇,只有如此才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
这是为了韩国人的生活吗?
李毅安压根儿就没有这么高尚,这不过只是为了增加韩国的劳动成本而已,降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