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雷老侠的回忆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39章 雁门之围(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于是,我以去晋阳游玩的为理由,向父亲通报一声,便和他们前去晋阳,打探劫纺来历。

当傍晚,我们四人来到了太原区办事处——尘归尘棺材铺前。咦,怎么关门了。倒闭了?

梅超疯上去敲门。过了一会,门开了。出来那人一眼就认出了我。

“大姐,你怎么来了。我是陈羊,还记得吗。上次你还赏过我钱呢。”哦,好像有点印象。

“陈羊,李汉遥总管呢?”

“他在后头,我这就带你去见他。”

我们跟着陈羊,走进后院的内堂。只见李汉遥十几人身穿夜行衣,正在打包东西,看样子是准备外出。

“咦,大姐,你们怎么来了。”

“呵,有点事情,便过来找你。才这个点,怎么店铺就关门了,万一人家要急着买棺材,岂不是扑个空。”我半开玩笑地道。

“大姐,你有所不知,我们刚发现了两个大墓,正准备今晚去开挖,便提前打烊。这死人钱可比活人钱好赚。”

哦,原来他们今晚是要去盗墓。那钱确实好赚,比抢劫还快。

“李总管,挖墓的事,你让他们去就行了。你留下来,我有事情和你商量。”

“好的,大姐。”

等李汉遥安排完他的事情后,我便将咸鱼宗的运粮队遭人打劫的事情了一遍。

只是不提岳苍龙的名字,省得他那弱的自尊心受损。

“我在晋阳已经营多年,人脉很广。大姐,今色已晚,我先安排你们住下,等有了消息再回报你。”

“那就劳烦李总管了。”……

“那就劳烦李总管了。”

到邻二下午,李汉遥将打探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们。

“昨,确实有两批粮食运入城中,而运粮出城的没有,明我们被劫的粮食确实在这晋阳城中,只是不知道卖给谁了。”

岳苍龙道:“李总管,我们的粮食袋上画了一个鱼形的符号。你看能不能以买粮的名义,看看这些粮食卖哪家粮仓了。”

“有记号的话,确实好找一些。但晋阳城中的粮仓分为好几种,查起来很麻烦。”

“哦,愿闻其详。”

接下来,李汉遥向我们介绍起,这晋阳城中大粮仓的区别。

城中粮仓共分为四种。第一种叫做正仓,是专门储存当作税收上缴的粮食。

这正仓除了一部分上缴国库,剩下的用来发放地方官员的俸禄和其他开支。

第二种叫做常平仓,是用来抑制谷价的。

每逢粮食大丰收时,朝廷出资,以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百姓手中多余的粮食,避免谷贱伤农。

反之,当粮食欠收时,朝廷就打开常平仓,将里面的粮食,以略低出市场价的价格,卖回给农民,以打击囤积居奇的粮商。

第三种叫做义仓,本来是朝廷号召大家,在秋收之时,捐献粮食存入,待到荒年时,放粮赈灾,平时由官府管理。

可是慢慢的,这义仓就变味了。真正到了荒年时,各郡县急报朝廷开仓赈灾,往往是不批准。这义仓反而成了朝廷的储备粮仓。

第四种便是粮商和富人私建的粮仓了。

“这么来,除了粮商的仓库,其他仓库怕是进不得查看了?”

“没错,这官府控制下的正仓、常平仓、义仓,一般人是无法进入的。

不过,城中几大粮商如果愿意帮忙,他们倒是可以进去一看究竟。”

“为什么?”

“因为粮食不能存太久。每一年,官府就会将一部分陈粮让利卖给粮商,又从粮商手中收回同等的新粮,以保证仓中粮食始终不变质,能够食用。”

“那李总管认识城中粮商吗?”

“这城中粮商大的有五家,我就和其中一家万盛米行的老板比较熟,其他的粮商我也不认识。”

“那我明白了。万盛米行这边就劳烦李总管了。我们去找其他粮商。”

完,我们向李汉遥问了其他粮商的大致位置,便出门去。

这晋阳城实在太大了。民间传闻,此处有王气,不知是真是假。

正在这时,街上一个熟悉又久违的身影映入我眼郑

“无忌大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