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掠最为快速的吴家当代剑冠视野之中,两粒黑点瞬息便至,他大笑道:“若论驭剑之术,谁能与我吴家剑冢一较高低?!”
谈笑之间,年轻剑冠侧身继续向前,伸出双臂,五指如钩,两支原本几乎同时刺向他双肩的床弩箭矢被他一前一后虚握。粗如枪矛的箭矢带着巨大的惯性,与年轻剑冠五指间的浓郁气机剧烈摩擦,迸射出一阵阵匪夷所思的电光石火。吴六鼎身形被等人长度的两支箭矢向后拖曳出十数步,双脚在地面上滑出飞扬尘土,终于变虚握为实握,双手五指各自攥紧一支强弩之末的箭矢,一拧,身形旋转一圈,怒喝一句“还给你们”,以不输于先前的速度丢掷出手中两支“长剑”,破空而去,一口气钉穿两列之上的六七名持盾步卒,尸体串成糖葫芦一般。
年轻剑冠犹不罢休,双脚一前一后站定,双指并拢,向后一扯:“剑冢养气第七势,大雁渡归!”
那两支破阵杀敌的凶狠箭矢瞬间倒拔而出,返掠回年轻剑冠身前。位于吴六鼎身边的剑侍翠花抽出古剑素王,轻描淡写向前随意劈下,将一支势大力沉的箭矢劈成两半,断箭从她双肩肩头不足一尺外向身后徒劳飞去,颓然滑落在二十丈外的地面之上。
重新与剑冠并肩而立的女子剑侍皱眉轻声道:“出招便出招,临敌出声是剑冢孕养意气之大忌,最伤换气。”
年轻剑冠轻喝一声:“走你!”在将两支箭矢再次丢掷向前之后,转头对她笑脸灿烂道:“总觉得闷头打架,显不出高手风范嘛。”
剑侍翠花无奈地一笑,缓步向前,又是抬手挥剑,将从右首边掠向城头的一支巨大箭矢砍成两截。
一支床弩箭矢向大雪坪紫衣迎面而来,她脚尖一点,身姿曼妙地轻轻跃起,落地之际,刚好踩在那支箭矢中间。箭矢尾端猛然下坠触及地面,箭头翘起,继续向南方艰难滑去,直至彻底停下。
轩辕青锋就这么站在箭矢之上,稍稍偏移视线,只见那袭蟒袍之前,有意挡在年轻藩王身前的一袭猩红朱袍如蝶肆意飞旋,所过之处,一支支气势如虹的箭矢如同以卵击石,瞬间崩碎,化作齑粉。
一支箭矢并未能够精准射向吃剑老祖宗,而是堪堪擦肩而过,只不过百无聊赖的隋斜谷仍是主动伸出独臂,手心抵住那支箭矢,老人手臂纹丝不动,后者却寸寸折断。
有数十支漏网的床弩箭矢穿过宗师间隙,侥幸向城头射去。
不知不觉位于所有宗师之后的目盲女琴师,突然站定,将古琴搁置在身前,在当世指玄造诣能够跻身前三的女子气机驾驭之下,古琴悬空而停。闭目琴师听着天地间的风声,拇指轻轻抹动琴弦,落指于琴弦的速度,越来越快,每次琴弦轻颤,并无琴声响起,但在薛宋官四周却必然会有一支箭矢无缘无故地当空炸裂。
在床弩劲射之后,北莽中路大军中便响起一阵令人窒息的砰然巨响,一片黑压压的大雨,随即起于大地之上。
站在那支箭矢之上的徽山紫衣轻轻扬起下巴,视线追随着那片黑云压顶越来越近的滂沱箭雨。
就在此时,连同轩辕青锋在内众人耳畔,响起目盲女琴师薛宋官的独有沙哑嗓音:“诸位不用理会头顶之事。”
然后又有年迈儒士程白霜微笑出声道:“就让老夫来助薛姑娘一臂之力。”
这位在武当山小莲花峰证道儒圣的旧南唐读书人,闭上眼睛,听着身后传来的清越琴声,喃喃道:“众器之中,琴德最佳,因此自古以来,士无故不撤琴。不承想程某不抚琴,已二十年矣。”
薛宋官面对那片铺天盖地朝拒北城泼洒而去的箭雨,深呼吸一口气,头一次双手按住琴弦,当她竭力拨弦之时,恰好程白霜高声道:“大音希声!至乐无乐!”
数万支去势汹汹的北莽箭矢,在拒北城外的高空,应南唐儒圣之声,应西蜀琴师之弦,凝滞不前。
薛宋官尾指弯曲,钩住一根琴弦,猛然扯断。
那一拨骤然悬停在城外空中的箭矢随之全部碎裂,笔直下坠。
面无表情的薛宋官嘴角渗出一丝猩红。
如今天人感应极其深刻的程白霜转头望去,始终眼眸紧闭的目盲女琴师轻轻摇头,向年迈儒士示意自己并无大碍。
虽然这些北凉和离阳的武道宗师就挡在大军前方,但北莽中路步阵依旧按照既定方略稳步向前,尤其是前方持盾步卒,几乎算是人人视死如归,心存必死之志。
不足百步而已,北莽重甲步卒已经能够清晰看到那些登顶武道的风流人物,看得到那位身穿离阳藩王蟒袍的年轻凉王,看得到他身旁的那袭鲜艳朱袍,以及年轻藩王不远处的白衣洛阳,还有从头到尾都尚未出手的中年剑客,以及稍稍靠后位置的持枪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