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为什么,我觉得很容易说出来这件事情,因为他们在说事情的时候都是很容易夸张的,不信的话你可以想一下以前的时候,你学习一个小时的时候,你和你妈妈说妈妈我学习了一个小时可不可以玩一下。
你妈妈一定会说:玩什么玩,连半个小时都没有到,才学了那么点的时间怎么好意思玩啊,再学一个小时然后再玩。
但是当你玩儿了一会儿的时候还不到半个小时,这个时候你妈妈走过来对你说:你看看你都玩了一个小时了,还不停止,赶紧学习去。
是不是又感觉到特别的熟悉了,是不是又感觉到我说了你们的心窝子上面去了。
当然啦这个事情是要辩证去看的,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和在学习的时候他把集中的注意力是不一样的,也许他学习了一个小时牛校的学习时间只有半个小时甚至说20分钟。
但是他玩一个小时游戏的时间基本上是百分之百集中一定的注意力的。
当然了这里其实我就是想说这个对于时间的把握的问题,家长总是喜欢把这个时间调到自己喜欢的上面,说它快它就快,说它慢它就慢。
所以我才对这个路程产生了一定的质疑,不对,我认为这个路程就是假的。
他们总是把一些对自己比较优势的地方无限地延长,对自己一些比较劣势的地方无限地减少。
如果根据时间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做,就是可以这样设想一下。
假设你有一个同学他离学校的路程是六公里,你离学校的路程是五公里,有一天你对你妈妈说:“妈妈我离学校好远啊我可不可以要一辆自行车呀?”
但是你妈妈不想给你买自行车,可能觉得危险也可能觉得你容易存在攀比的意思(这里只是打个比方并不是说自行车在那个时候有多么贵,或者说自行车在这个时候有多么贵,如果不觉得不太贴切实际的话,可以把这个自行车我们换成电动车)。
所以你妈妈就这样对你说:“你看看你同学谁谁,人家离学校十来公里人家都没有说累,人家依旧是跑着上学的,你看看你离学校才两三公里你就说累了,还想要自行车,要什么自行车呀!”
是不是立马就找到了感觉,是不是立马就觉得你父母口中说的那个十来公里是错误的,或者是根本夸张的。
本来差距只有一公里,但是就是因为有差距,就立马可以把这个差距无限的拉长,然后就变成了七八公里。
这个时候你就会想苍天呀,原来我的同学那么厉害。
这就是经常父母说的一句话,我只是通过上面的例子对父母说的一些话确实是提出了质疑,在他们对于教育这方面有利的数据他们肯定是会让这个数据看起来更有说服力,只是太容易夸大导致这个数据反而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就是太过于极端反而就导致了另一个极端。
可能这也就是传说中的物极必反吧。
当然父母说的话这些还远远不够我还可以继续举出来例子,就比如说下面的例子:
你们现在多好啊,学习用的本子要多少有多少,你知道我们以前吗本子必须两面用,而且用完还不舍得扔一本一本的放好,放好了之后以后卖破烂。
那个时候我们的桌子和板凳都是缺胳膊少腿的,黑板就是刷了一层锅底灰,粉笔在锅底会让显得特别的刺耳(说起来这个我就有点受不了了,所以这个话题不多说了),而且教室里面没暖气冬天冻得小手通红。
我相信如果你一句话都没有听到过的话,要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也就是说家长是不会管你的老师也不会管你,你非常的自觉,所以老师和家长也不会对你说这样类似的话。
又或者是你是一个非常非常差的学生,当然这里他并不是说人品还有其他的问题,我只是说单纯的学习的方面。
这个时候老师已经对你放弃了,家长也已经对你放弃了,所以自然而然也不会说这些话。
但是我真心相信大部分的学生是听过这些话的,不但是听过这些话的,而且这些话听着都已经起茧子了。
但我的那个排列组合没有做好的时候,就是那一个单元测试卷,然后我妈开始教育我了,这些话也就自然而然的蹦出来了。
这个矛盾的产生点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就是我直接反驳了这些话,然后我妈就变得非常的生气,觉得我顶撞她,而且是故意没有好好的学习。
然后就罚我做这个卷子,做这个排列组合的卷子,找了一大堆类似的卷子让我去做,那是我最黑暗的一次,因为本来就不是特别的熟悉,又要去努力的做这些卷子,还要去完成本来该完成的作业,所以这个事情简直对我来说就相当于一把刀放在我的脖子上让我去听粉笔在黑板上划的声音。
先记住,这个粉笔是有很多的杂质的,试问这样的情况是谁能够受得了的。
不过那是排列组合我确实也是到后来学的还算是不错,因为好像高考的时候只有关于这一方面的题大约有一两道,好像也不是特别的难,基本上我把老师讲的都学会了之后好像做这种题就没有什么太多的难处了。
好像我的高考经验就是如此,我没有考过两次高考,反正就我那一次的高考经验感觉排列组合的题在高考的试卷上没有多难,又或者是我们的卷子比较简单?当然这个事情已经无从考核了,当然我也不是特别的在意这个事情。
当然不只是这个问题,就是不只是排列组合这一方面我做的可能不是特别的好,其实还有另一方面,就是我刚开始最初提到的一个方面,充分不必要条件和不必要充分条件。
其实这一个方面的话我感觉到最复杂的地方就是在于它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和知识方面,其实理解这个充分不必要,或者是理解这个必要不充分,倒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因为只需要记住一个前后的顺序好了,相信只要是傻瓜基本上也能够把这件事情记得很清楚的,但是这个题的难度就在于好多好多的方面涉及到。
所以我做这道题的时候成功率真不是特别的高,虽然高考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的题对了还是错了,因为那个时候不太在意自己高考的成绩了,然后也不愿意去对答案了,所以说就忘了这个问题了。
但是在平常的时候这个题的成功率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在30%左右,到了后面的时候开始慢慢的死记硬背甚至靠一些背题把它提升到了70%左右。
不过这个问题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一直让我很难受的一个问题。
其实说了那么多的东西,最想说的还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其实有时候特别想回忆上学的时候。
我仍然记得我们的物理老师,我们物理老师在每次讲一个新单元的时候可能会和我们说一句话,可能的原因就是在于这个单元和前面的是不是有相同的地方,或者说这一个单元是不是就是新开始的一个地方。
一旦是一个新开始的地方的时候就会我们讲一个这样说法:“如果说你前面没有学好的话不要担心,从现在开始你如果好好的听我讲课,那么接下来的单元模拟你一定会考的很好。”
讲这句话对于物理来说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因为物理的一些课程他确实和前面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在计算的过程中还有在考量这个定理的过程中确实是一个新开始的阶段。
我清楚的记得我感觉到最难的一个地方就是那个磁场的部分,很多的好学生学的都不是特别的好,当然也包括我,不过我们最后都学得比较好了,因为老师讲解的比较清楚再加上每天讲解题型,讲着讲着也就明白了。
不过我清楚的记得一件事情,这一件事情是一个很特殊的事情,要不然的话我也不会说这些事情了。
这个事情是一个男生,原先它在电流的那个方面学的非常不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简直丝毫不为过。
但是这个男生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又或者是吃了什么药,反正从这个时候开始她认真的开始学习了磁场,而且根据这个男生的表现来看,这个男生真的可能是传说中非常聪明的那一类人。
只是在平常的时候上网玩游戏睡觉等等等等,不认真学习罢了。
他其实好像也没有做什么题,只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然后在上物理课的时候听的也比较仔细,好像也就这些事情吧。
但是这个家伙在物理老师的单元模拟都是全班第一名,所以说我为什么这么清晰的记住了一件事情,一个不重要的单元考试。
是因为当时物理老师提前让物理课代表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们正在看分数,然后物理老师进来了说了一堆这样的话:“我记得好像有一道选择题改错了,你们把自己那种改错的分数再加上,如果不小心改对的话你再减去掉,我觉得你们班好像有一个得了96分,而且那个物理选择题还对了,是谁呀?我忘了。”
那个时候的单元模拟题是一百分,一道选择题是四分,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四分再加上的话就是满分了,我一直以为是前几名的学生。
结果那个非常不起眼的并且基本上是在班级后面名次的那个男生站了起来,兴奋地举起来卷子对老师说:“哈哈哈是我是我,我是满分我是满分。”
然后所有的学生都看向了这个家伙,所以我们也就记住了,我也就对这件事情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觉得这个男生很可能是不是抄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