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5月10日,料理战败残局后,丹瑞被召回仰光,接受上级质询。
早有预感的丹瑞,坦然接受国防部各部、三军总参谋部,乃至国务委员会的批评,诸多总部军官将其视为古凯失守的罪魁祸首。
军需副部长丁盛上校为首的军官,一致要求丹瑞上校去职,承担缅北旱末战役之败的罪责。
更多的军官却沉默不语,静等事态变化。3年以来的波云诡谲,让更多的人习惯明哲保身。
1976年7月2日,缅军一部分少壮派发动未遂政变,试图暗杀或逮捕纲领党总书记吴山友、军情局局长(小)丁吴等人。
68名军官直接参与,14名主犯中包括3名少校和14名少尉军官。
和小丁吴争权失败,已退役的前国防部长兼三军总参谋长-大丁吴,被定性为政变幕后人。
奈温以此发起一场军内大清洗,77年11月召开的纲领党大会,中央领导机构改组,41人落选中央委员。
总理吴盛温、吴巴迎副总理和吴伦财税部长等16人退出了纲领党中央委员会。
大清洗运动,自上而下,军队和政府都迎来一次大淘汰,无数军官被逮捕、去职。
也因清洗范围过大,程度过于酷烈,纲领党特别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时,吴山友得票最高,其次是觉素,奈温仅排在第三。
大失颜面的奈温,发起第二轮投票,才以高票数继任纲领党主席,吴山友当选总书记,觉素为副主席。
刚过去的78年3月,新选出的人民议会举行会议,奈温重新当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即国家总统。
丹瑞回到仰光接受质询,正是军政府势力划分完毕,酝酿新一轮竞争的时刻。
88机动师是个肥差,无数人正窥伺这一职位,想取丹瑞而代之。
一轮大清洗,并不足以平息缅军内部矛盾,争权夺利依旧是主旋律。
5月15日,党主席、国务主席、国家总统、缅军之父、大独裁者奈温,在总统府议事大厅召见丹瑞。
“雨季一过,能否夺取果敢全地,将缅共逐回北佤邦。”
近二十年独裁生涯,奈温十分清楚缅军实力,所以他很务实,并不妄求一举剿灭缅共等分裂势力。
况且缅共之乱,背后是北方大国,能否戡乱,更多取决于华夏国策和国际大势。
九旅有华夏滇省扶持,88师于古凯失利,在奈温看来,再正常不过,比之惨败的战例,缅军战史里多不胜数。
得到卓希贤的承诺后,奈温更重视缅共中央,只须剿灭人民军,红旗一倒,九旅不过是无根浮萍,一冲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