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时间回流到9月12日,奈温在仰光总统府再次召见丹瑞。
奈温不怒自威地问:“这次,你该怎么做?”
丹瑞自信飞扬的说:“彻底占领果敢地区,攻入北佤邦,于邦桑聚歼缅共总部。”
奈温追问:“若缅共逃入华夏,又该如何?”
丹瑞一时语塞,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也超出了军事范畴,不是他应该考虑的。
吴奈温有些失望,年轻军官锐气足,冲劲大,但也欠缺大局观,没有通盘考虑问题的观念。
“谁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随着奈温的问话,丹瑞陷入沉思。
谁才是缅甸国防军的大敌?
毫无疑问是缅共,可缅共剿灭之后呢?
五十年代末,缅甸军方就已实际掌握国家政权。
62年军事政变,只是奈温为首的军方不想“演”了,废掉吴努傀儡政府,直接走上前台执政。
上台执政的军政府,一改吴努政府的偏温和的国策,以极其强硬的姿态,打压各族分裂势力。
为此军方不惜以投毒、刺杀、斩首等极端手段,铲除各族分裂势力首领。
此后,军政府一边推行国有化运动,将军队势力渗入国民经济的每个角落,同时发动不休止地平叛作战。
至今已十六载,国家依旧纷争不断,但也看到了剿灭缅共的曙光。
可歼灭缅共中央后,头号敌人又是谁?
民族分裂势力会因为缅共终结而放下武器,从此实现国家和平吗?
显然不能!
丹瑞在仰光住了一段时间,他知道人民议会正在推动一项新立法,将非缅族国民定为二等公民,乃至更低等。
见丹瑞久久不语,奈温提醒道:
“德钦巴登顶一直逗留华夏京城,若攻入邦桑时,缅共集体逃入华夏。恐怕问题没有解决,还会给缅共卷土重来的机会。”
40年代末,缅共和昂山领导的反法西斯同盟分裂,逐渐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
由于内部分裂,又得不到华苏的支援,缅共在五十年代末即将走向消亡,就连人民军残部,也被华夏接收安置在远离国界的川贵两省。
可奈温政府上台,推动排华运动,促使华夏唤醒人民军残部,重新组建缅共中央。
缅共兴起已是第二次了!
奈温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依据的。
“现阶段解决缅共大计,已非军事为主,而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奈温沉着地说:“缅共内斗不断,还沾染了毒品走私,其内部已弊病丛生,走向败亡势在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