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65章 战俘与方便面(1 / 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张扬也很重视战果统计里的投降缅军士兵,他们也是一大笔财富。

作为一个建国时人口不到3000万的前殖民地小国,缅甸不仅几无工业基础,更无人才储备。

建国至今,缅甸文盲率一直高居90%,社会中的识字人群很大一部分是僧侣。

僧侣不事生产,对国家工业建设、经济发展毫无促进作用。

缅甸建国后,吴努政府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殖民地文官势力的残留,是大英留下的“躯壳”。

建国后的十余年,吴努政府治理下,国家经济大滑坡,国民收入比殖民地时代还差。

众望所归的军人集团再次登台,亲自执掌国家大权。

全国知识分子阶层里,僧侣不事生产,旧时代文官贪污腐败、执政无能,缅甸国防军自然就成了国家进步的希望所在。

军政府推行国有化运动后,所有军事机构、政府部门及其附属机构、国有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皆由军人出任。

国家的上升通道变成了华山一条路。

国民要出人头地就只能从军,参军是实现阶层跃升的唯一途径。

这种背景下,缅甸教育体系被扭曲,国家最顶级的大学生,要是想当大官就得毕业后再考军校。

只要从军校毕业,就是尉官起步,起码能当个连级军官,从政也是个镇长为起点。

扭曲的制度下,折射出这时代的军官,就是国家的精华,军队融汇了全国精英。

同时,缅军对基层士兵做了扫盲运动,提供士官学校等上升途径。

这更进一步的将各个阶层精英引入军队,缅甸国防军成为全体国民的唯一晋升之路。

军队是高技术、高纪律的组织,文盲士兵素质底下,不会操练、军纪,更不会学习如何善用武器。

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扫盲是必须的。

缅甸国防军也算得上是一支学习型军队,有相对完整的培养、晋升体系,奈温政权并不是封闭、保守的军阀独裁政府。

88师是陆军五大主力师,军内识字率非常高,普通步兵识字率达到50%以上,主力步兵更是高达80%。

装甲营、炮兵营几乎没有文盲,且学识水平不低于华夏的高小。

滚弄战役中,九旅俘虏以貌丁少校为首的1000余缅军,加上兴威、孟利战役,一共俘敌近2000人。

这些降兵将近6成是主力步兵或技术兵种,是缅族中的高素质人才。

在这个文盲国度,张扬特别珍惜每个人才,哪怕是敌方阵营的俘虏。

马列毛哲说得很明白,要用阶级分析法区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