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成立掸邦联合军(简称SUA)。
张苏泉依靠才能,和果军残兵支持,逐渐成为SUA的实际领导人。
73年,张苏泉借波水节之机,在掸邦首府东枝绑架了两名苏联医生,并以此为筹码,交换坤沙。
军政府被迫释放坤沙,但要求其不得离开仰光,后又令其移居曼德勒。
直到76年,坤沙在张苏泉的特别行动队策应下,逃离曼德勒,回到金三角。
从此,坤沙的事业一发不可收拾,贩卖毒品收获巨资,兵力扩大到数千,更是生起了建立掸族国家的野望。
张扬着重强调:“坤沙被囚禁,部下不散,队伍反而越发壮大,可见其号召力之强,他和张苏泉不同于一般毒枭。”
坤沙和军阀势力也不一样,他善于利用外交和舆论宣传,是一个主动走入国际视野,不断占据媒体头条,宣传个人主张的厉害人物。
不能将坤沙简单的视为毒枭,视为军阀。
77年,坤沙通过媒体向卡特政府喊话,以向美国政府出售鸦片、五年内禁毒为条件,换取国际世界认同其的革命地位。
意思非常直白,就是毒品换建国。
可见坤沙的狂妄之大,或许在这一年,他就是认为自己是世界毒王。
美国还真被他的提议给吸引了,这折射出坤沙对外界形势的洞察力,以及政治野心。
当年9月,美国国会议员亲自坐直升飞机,抵达坤沙总部,通过翻译,与坤沙对话。
当时有美国媒体在录像,画面里坤沙操着泰语,张苏泉操着汉语,两人自信满满地与议员谈话,一旁还有一名文书假模假式地站着,速写会议纪要。
这场会面,坤沙出了大风头,毫不客气地放话,自己控制了世界三界分之一的鸦片产量,以及拥有驰名全球的海洛因品牌。
77年末,美国国会展开辩论,部分国会议员认为应该接受坤沙的条件,以换取金三角禁毒。
这个提议被白宫禁毒特使逐条批驳,认为国会老爷的想法过于天真,根本不具备实操性。
此后,美国推翻毒品买卖计划,认定坤沙为华夏少数民族叛乱武装,并支持军政府打击掸族联合军。
张扬由此总结:三代毒枭的起落,都源自缅甸政府的支持和打击。
缅军支持贩毒武装,主要是为了让其当狗,去咬缅共。
剿灭毒枭,核心原因无非是失去了利用价值;以及猪养肥了,该收割毒帮财富了。
近两年来,军政府与美国关系改善就源于此事,缅甸陆军因此获得2架较先进的直升机,名义是用于打击毒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