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50章(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一位满脸皱纹,面色尽是苦色的老汉,激动的迎向对面来客,激动的喊:

“一别二十余年,再见教官,真是让我老泪纵横啊!”

张苏泉笑呵呵的握手,并说:“彭司令,彭老倌,好久不见,你可好?”

彭家声当即假模假样的哭了起来,哭诉道:“我太难了!总算等到老教官你了!”

张苏泉亲切的安慰着,场面和谐极了。

可一看清两人年纪,就觉得很是滑稽。

彭家声现年49岁,但彭老倌这个外号,说的是他生得老相,看着都有六十岁了。

张苏泉年纪为48岁,虽脸色黑红,但依旧很年轻精神。

场面却是彭家声弯腰低头哭诉,而年轻的张苏泉如长者般安慰小辈,所以才显得那么地怪异。

再者,张苏泉是59年才奉经国之命,回到金三角的。

彭家声短暂入读果敢国军军校,却是在四十年代末,时间根本对不上。

重返金三角后,张苏泉一直致力于反共,并于63年与坤沙达成合作,至今都在坚持反共与贩毒事业。

两人哪里是师徒关系,相反一直是死敌,虽未有直接交手经历,但张苏泉的双手却沾满了彭家声前战友的鲜血。

如今彭家声不惜伪造师承关系,“认罪作父”,真是可笑!

张苏泉当然清楚这点,但依旧耐心配合,演完这场哭戏。

“叙旧”之后,彭家声说起了叛逃后的经历,为了获取更多同情与支持,彭老倌说了不少实情。

逃出佤邦后,彭家声兄弟带着两百余部下,来到了金三角,并自然而然的做起了贩毒买卖。

北边来的缅共,不管是否叛变了,都会被本地武装排斥,护食是本土势力的本能。

饱受歧视的彭家声团伙,一直没能做大毒品生意,只能做起贩运鸦片的小本买卖。

就是贩运鸦片,彭家声团伙也备受挤压,一直找不到稳定的窝点。

金三角虽穷,但每个山寨都是有势力,有跟脚的,外来户想要插足当然费尽周折。

兜兜转转中,被裹挟南下的原人民军士兵,发现被骗真相,又或者受不了苦,逐渐逃散了不少。

雨林行军,当逃兵本就容易,所以彭家声团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