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82章(1 / 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只要小商贩愿意就可以换走一名少女,所需的代价只不过是免掉欠款,以及再送一份进山所带的商品罢了。

这样的买卖,小商贩往往还不愿意,因为少女不值钱。收了女孩,起码要养大了才能回本,所以商人往往是不愿意的。

无论商人还是山民眼中,还不到嫁人年纪的女孩,不值与之等重的粮食。

女孩低贱,山里的男孩子也高贵不到哪里去,不然也不会土匪一来,许下吃饱饭的大话后,就能拉走一批批的山里人。

人民军的这份补贴比卖命钱还贵,足以可见边区政府的诚意。

先招兵后发粮食,并且在招兵现场就煮一份有肉的大米饭,全家全村吃完这个特别的席面后,新兵就立刻下山,跟随大部队出山,到公路线上的军营封闭式集训。

驻村小部队则等待干部的到来,协助驻村干部开始建立村级治理机构,正式开始统治这边土地。

若是对参军政策有反对的,则视反抗的激烈程度,作出不同级别的处理办法。目的只有一个,青壮年必须下山。

缅共的这份卖命钱比土匪、民团的空口白牙还高百倍,而且是实打实见得到、吃到嘴的。到了这一步还不参军,那就意味着这些山民铁了心要做乱民,要反抗到底,那必然会遭到人民铁拳的打击。

军委顶着党内外压力,坚定的推行抽丁制,就是为了消灭民变匪的温床。山民为何作乱,不就是丁口太多,家里养不活这么多张嘴。

既然如此,那就下山参军,到了山下,参军的年轻人吃得饱穿得暖,还能读书识字,学习做人的道理。

同时,荣军家庭也有补助,能渡过一年最难熬的雨季阴冷天。

张扬实在是想不到山民不参军的理由来。在山民的观念里,就是谁给饭吃,就给谁卖命,谁来了都一样,甚至是只要征服了这片山区,不给饭吃,只要能出山抢别人的,山民也心甘情愿地卖命。

在山里人看来,人民军的铁血手腕更让人信服,因为掸邦自古以来就是拳头硬的人说话算数。

由南到北,十一旅抽空了一个个网格,成立了一个个新兵营,同时也剿灭了一群又一群的土匪乱军。

剿匪作战中也不总是那么的顺利,有的山寨自恃数百年时间营建的天险,妄图顽抗到底。人民军为此多逗留了一段时间,将险地之上的山寨夷为平地,才会继续进军。

到5月初,十一旅将网格布满掸中地区,标志着剿匪作战圆满成功,也标志着二十万人口纳入边区政府的统治之中。

掸中地区的剿匪作战一共歼灭匪兵五千多人,收容劳改的叛乱分子达一万两千多人。劳改犯如此的多,其中一大部分是山民不服王化,一定要作乱到底,人民军才不得已抓捕乱民下山,让他们接受正义的改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