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312章(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通过海运,军政府接收了一批又一批军火,这些武器最终流入各大军营,缅军的士气、战斗力与日俱增。这给缅共造成了沉重的压力,虽然人民军有必胜的信心,但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敌人不断加强的军力。

缅军穷兵黩武之时,缅共这边的武器采购步伐却被拖慢了。苏联人以运输力有限减缓了武器交付时间。越南人也是如此,以雨季雨水繁多、交通不便的理由拖延了美制武器的交割。

大战在即,根据地无法自产大口径炮弹、萨姆雷达等关键装备,刚采购的钢质子弹厂也需苏方交付尾货,以及提供相关工艺、生产技术。

苏联人抓住了缅共急需武器的时机,显然是想要趁机勒索,越南人的想法也是如此。

在这个紧要关头,缅共还真被拿捏住了。时间不等人,缅共中央立刻发出要求,可以和苏联人再谈一次。至于越南人,就没有必要面谈了。

缅共急需苏制武器,但越南人的二手美制武器却不是非它不可,既然越共要装腔作势,那就自己留着当传家宝好了。

10月15日,维克托随着货机再次抵达缅北。

谢和华看见出仓的影子后,就大声的说:“维克托先生,欢迎你再次到访红色根据地。”

维克托三步走下飞机,满脸假笑的问候:“谢委员,久仰大名。”毛子假模假样的用起成语,让谢和华感到好笑。

“维克托同志,你的中文学得不错。”

脸上有笑容,但谢和华内心却亮起了红灯,当面的对手可不简单。缅共与对方的接触起于香江,当时恰好是谢和华在香江主持工作。虽然双方在香江的合作一直很紧密,但两人始终没有会面。

机场握手是两人首次见面,但维克托一眼就认出人来,话中透露的信息量很大,值得警惕。

长期以来,缅共三人团格外低调,很少为外国所知,当然三人团无甚名气更多是因为缅共是无名小党。别说缅共,就是缅甸都不受国际关注。

三人团里就谢和华在香江搞了点动作,但依旧是低调的当幕后黑手,除了华夏客人外,谢和华在港时基本不与外人接触,更不会留下照片等样貌信息。

维克托从未见过人却能一看认出谢和华,足以可见克格勃的能力,以及苏联人对缅共的关注。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