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336章(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到一月上旬,十旅攻了一个月了,战线只推进到皎梅北郊,远没有达到战前料想的那么顺利,更没有达到吸引缅军大举增兵前线的目的。

客观地说,人民军在南线战场取得大胜,但在中线战场就没有达到战役目标,可以视为失败。

曼德勒司令部依旧握住3个师的兵力,并且还在不断的调集二线部队。中线战场敌人的力量在增强,并没有遭到削弱。

显然,缅军熟悉人民军的管用打法了,不会再轻易上当。

既然如此,张扬不得不思考,敌人不上当,缅共还应该坚持最初的战役设想吗?此前计划里,军委乐观的认为可以沿着中缅公路一路往南进攻,直至打到曼德勒。

如今看来,当初的想法太乐观了!

曼德勒方向的缅军稳得不像话,坚持前轻后重的兵力部署策略,根本不犯66师曾犯的错误,不给人民军打山地围歼战的机会。

敌人不大军北上,那为了获胜,十旅就应该南下,一改此前小规模轮换进攻,变为全旅出击,全力攻打皎梅,而后沿公路、铁路南下。

若是如此,就必须考虑皎梅-谷特-媚缪的地形了,尤其是谷特南方的险要地形。

谷特是个高山高台小镇,在缅甸南方地区乃至国外,谷特的名气来自于南方的谷特铁路大桥。

20世纪初,为了将包德温的银矿南运,殖民者修建了曼德勒-腊戌米轨铁路,并修建了当时的世界第二大铁路桥-谷特大桥。

谷特铁桥长700米,但高度达到了惊人的250米。火车行于铁轨之上,轨道之下就是茂密的森林,以及一条湍急小河。

此外,谷特高台与山下的瑙丘镇北郊海拔落差达到了900米。当年为了跨越如此巨大的高差,殖民者借鉴了詹天佑的人字形铁路,在峡谷南方开辟了4个Y型岔道口。火车每到一个岔道口,就倒车一次,以此来客服了近千米的巨大落差。

深切峡谷、直壁红崖、千米海拔落差,是谷特高台边缘的地理天险。

除了铁路外,盘山蜿蜒的中缅公路弯道多达数十个,其通行难度和险峻程度还高于古凯山道和莱林-孟榜山路。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